藥方組成
生山藥30克,生芡實9克,知母9克,真阿膠(不用炒)9克,生杭芍9克。
治療範圍
本方具有益腎固精,養陰清熱作用。常用於治療勞淋。因勞力、勞心或房勞過度,暗生內熱,耗散真陰,陰虧熱熾,熏蒸膀胱,久而成淋,小便不能稍忍,便後仍想小便,尿道常常作疼,或伴低熱。
煎服方法
將上藥(除阿膠外)用水浸泡半小時後大火煮開,再小火煎煮20分鍾即為頭煎藥,再如法煎煮為二煎藥,將頭煎、二煎混合,將上藥分2~3次,兌入阿膠(阿膠兌入少量黃酒隔水蒸化),飯後半小時衝服阿膠。每日1劑。
機製分析
方中山藥補脾養陰、固腎澀精;杭芍(白芍)養血斂陰、緩急止痛;阿膠補血滋陰;芡實益腎健脾固精;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該方常用於現代醫學的慢性尿路感染等疾病,本病多由急性腎盂腎炎反複發作,未徹底治愈轉變而來。此外,本方還可用於慢性腎小球腎炎等。根據現代藥理研究:山藥、杭芍均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山藥還有健脾作用,杭芍還有顯著的鎮痛、抗菌及擴張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作用;芡實有收斂、滋養作用;知母有廣譜抑菌和持久解熱作用,能保護腎上腺皮質免受抑製;阿膠能糾正負氮平衡狀態。上述藥物共同作用達到鎮痛、抑菌、解熱及調節免疫、保護腎功能等目的,常常用於治療慢性尿路感染等病。
治療心悟
該方源於民國時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為臨床常用效方。曾有一滬上貴婦,小便滴瀝不爽數年,時輕時重,到多家大醫院反複檢查,其中細菌、支原體、衣原體培養七八次,均未發現細菌、支原體、衣原體。嚴重時曾到醫院抗生素治療1周,症狀時有好轉;但不久仍覺尿道有灼熱感,小便滴瀝不爽,自己認定病根未除。多數醫院診斷為“慢性尿路感染”“尿道綜合征”等,給她服用抗生素或金錢草等利尿通淋中藥,但病症不能斷根,令她十分苦惱。經親友介紹來我處求診。經詳細詢問病史後,結合舌苔、脈象,思考再三,以上方加生黃芪25克、半枝蓮20克等,調治2個月,竟獲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