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國共兩黨為何爆發內戰?(2 / 3)

手裏握著這麼一副好牌,蔣總裁自然當仁不讓的當起了大地主。不過,他也沒直接向共產黨捅刀子,因為時機還不成熟。盡管他恨不得能把所有黨派都收拾得一幹二淨,但他卻不能不隱忍。其實他也很無奈,他手下的國民黨政府的精銳軍隊在抗戰期間大多數都退到了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要迅速開赴共產黨控製區前線還需要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裏,他需要蟄伏。

想要出其不意的斃敵製勝,就必須要麻痹對手。蔣總裁是個老江湖,為了不打草驚蛇,他幹脆對共產黨發起了和平攻勢。在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連續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這一招比較歹毒,存心就是考毛澤東的膽量,因為當時的重慶是蔣總裁的控製範圍,毛澤東來了未必能討到好,沒準還會被蔣總裁下令軟禁或是槍斃。可若是不來,那蔣總裁就有了向共產黨開火的正當理由,還能把“無誠意和談”、“挑起內戰爭端”的帽子扣在共產黨人的頭上。

當時,國民黨在延安也潛有特務,在這些特務給蔣總裁的密電中,也都再三肯定毛澤東不會飛來重慶。眼瞧著自己的計策就要成功,蔣總裁提前就開了一瓶紅酒慶功,可是這瓶酒還沒等喝到底,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就傳了過來。不怕死的毛澤東已經做好了準備,並於8月28日這一天飛往重慶。

蔣總裁氣得暴跳如雷,連連罵了一天的“娘希匹”,可是麵子工程還得維係,畢竟全中國媒體的聚光燈都對準了重慶。在這個節骨眼上,他還真是拿毛澤東沒有辦法,不殺難以泄心頭之憤,殺了又要背負強大的國際輿論。無奈之下蔣總裁隻得一邊像模像樣的與毛澤東展開談判,一邊私下裏加快調兵遣將的速度。

重慶談判期間,蔣總裁秘密發布了一份《剿匪手冊》,並調運37個軍、73個師將共產黨的解放區分割包圍,企圖奪取華北,打開通往東北的道路,武力爭奪東北。另外,美國佬的軍艦、飛機也向天津、青島、北平、秦皇島等地加緊運送國民黨軍隊,就連蔣經國蔣太子也都沒閑著,擔任起了與蘇聯談判的特派員。

國共兩黨最終在重慶簽訂了《雙十協定》,可隨即蔣總裁便把這份《雙十協定》當成了茅廁紙,在國民黨“六大”會議上,蔣總裁就極為露骨地說:與中共鬥爭無法妥協,今日之急務在於團結本黨,建立與中共鬥爭之體係。就連國民政府軍政部長在會後也叫囂:要用美國的武器對付共產黨領導的軍隊。

對於與共產黨的戰爭,蔣總裁有著充分的自信。他曾說過:“比較敵我的實力,無論就哪一方麵而言,我們都占有絕對的優勢,軍隊的裝備、作戰的技術和經驗,匪軍不如我們,尤其是空軍、戰車以及後方交通運輸工具,如火車、輪船、汽車等,更完全是我們國軍所獨有,一切軍需補給,如糧秣彈藥等,我們也比匪軍豐富十倍,重要的交通據點,大都市和工礦的資源,也完全控製在我們的手中。‘所謂’一切可能之條件,皆操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

蔣總裁雖然對戰爭有他的設想,但他並未據此製定出明確的戰略方針以及與這個方針相適應的軍事部署。為了達成其戰爭目的,蔣總裁主張打速決戰,他認為:一、我以優勢之兵力與裝備,自然有主動迫敵決戰之自由;二、我軍裝備優良,除國械日械之外,並有美械裝備,且有飛機坦克,具備發揮優勢裝備與素質,實行迅速決戰之條件;三、我戰爭準備完善,足夠以雷霆萬鈞之力,一舉實行殲滅速決之條件,亦唯有速決殲滅乃最經濟之戰爭。

蔣總裁手下的高級將領也對速戰速決抱有莫大的期望,他們一貫都瞧不起土裏土氣的共產黨。蔣介石在與馬歇爾談話時,自信可以在一年內結束“剿匪”軍事。白崇禧認為可以在八到十個月內徹底消滅共產黨軍隊。參謀總長陳誠更是自信,他覺得三個月至多五個月便能完全幹掉共產黨軍隊。

1946年6月下旬,國、共兩黨的軍隊在中原地區(湖北、河南交界)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長達三年多的全國內戰就此開始。國民黨軍隊仍稱國民革命軍,共產黨的軍隊則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一時期屬於共產黨的戰略防禦時期。期間,國民黨依靠優勢兵力對共產黨統治區域(共產黨稱為解放區),如狼似虎地展開了全麵進攻。

共產黨方麵並沒有擺出主力決戰的樣子,而是采用邊打邊撤的方針將軍隊轉移到山區以保存實力,包括張家口在內的華北重鎮最多有105座城市被國民黨方麵占領。其中國民黨軍隊在劉峙、程潛的統率下,以20萬優勢兵力攻打共產黨中原解放區的核心宣化店,共產黨被迫開始全線撤退,將主力調往延安地區。史稱“中原突圍”。

同時潛入山區的共產黨軍隊再度使用了在土地革命戰爭中的運動戰戰略,利用國民黨軍分散搜索的契機,集中2—6倍的兵力展開包圍進攻。這種方式成為人民解放軍的首要作戰策略。經過8個月的作戰,國民黨方麵戰鬥減員約71萬人,可用於一線作戰的兵力由1946年6月的117個旅,下降至85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