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老家,有沒有好的照片?我看看有沒有值得宣傳的。”
“是為了電影?”
“對。現在電影的票房不錯。你應該也紅了吧。”
“哈哈,算是紅了。朋友都捧著我呢。”
“你挑一些看起來能證明你紅了的照片發給我。如果沒有,看能不能拍幾張。”
“好。馬上回去看看那些合適。”
“你盡快。”
耿植給另外幾個參演《賽車》的主要演員都打了電話,都提出了類似的要求。
很快他就拿到了不少的照片。挑選過後,他選十來張照片,然後寫了幾個通稿
【一夜爆紅,《瘋狂的賽車》演員拜年遭瘋狂圍堵】
【《瘋狂的賽車》首周實現盈利,票房後勁十足】
【多站平均分8,低成本電影成黑馬】
……
寫好之後,耿植又給各路水軍發了過去。那幾分通告隻是要給水軍提供一個思路,他們看到了自然會製造出更多的話題。
做完這些事之後,耿植也在審視自己之前這個春節檔上映的電影的看法。
電影協會的那位名譽理事長的評論,確實點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華國的電影市場容量確實已經很大,但全年度觀影人次似乎並沒有增加多少。
一千四百億的票房確實已經是全球第一。但是算下來也就是二十多億人次的觀影數量。全華國全年人均觀影一點三次不到。這個數據相對於美國的年人均觀影次數還有很大的差距。
哪怕華國人隻有美國年人均觀影次數的一半,年度總票房能超過五千億。
十年前開始,華國的版權法相當健全。版權健全後華國電影總票房每年以0%以上速度增長了八年。但是從前年開始,國內票房增長速度就降低到了個位數。
那極不正常。
那位理事長的評論讓他確實注意到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華國的電影圈,似乎確實正在向著他來的那個世界的方向發展。
電影製作成本越來越高,而選擇演員時對演員的票房號召力考慮的比重也越來越大。而人氣代表著粉絲數量,粉絲數量越多的演員,票房號召力自然也就越高。漸漸地,演員的演技,已經成為製作方選擇演員次要選項。
這大概是華國電影票房增速突然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今年春節檔的票房出現負增長,最主要的原因大概也是這個。而之前的娛樂圈風暴隻是的一個誘因。
一個讓粉絲思考追星是否值得的誘因。
粉絲脫粉了了,那些的靠著人氣來號召票房的能力自然也就下降了。
而從春節檔首周的票房排行來看,電影不是沒人看。比如《離人》這部電影雖然由金龍影帝和影後擔綱男女主角。但她們都是幾年前的影帝影後,人氣不算太高。但他們的演技真的是炸裂。而電影製作也非常精良,兩億的宣發成本,首周八億多。這證明不是沒人喜歡看電影,隻是沒有吸引人看的電影而已。
他自信《賽車》也是好電影。那麼,他是不是可以如那位理事長在評論中的那樣,對《賽車》的票房抱有更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