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諜海風雲(3 / 3)

莫是那幫子了,就連我這個老工程師,很多時候都隻能跟著打打醬油,負責一些簡單的工序。

……”

不等懷特把話完,卡巴就打斷道:“別了,和我扯這些專業性的東西,沒有任何意義。

有這些功夫,我們還不如研究一下……”

提前結束了話題,那是能夠打聽出來的消息,現在都知道了,更深層次的東西懷特根本就不會。

與其冒著暴露的風險深入探討,還不如見好就收,繼續扮演好他這位咖啡館老板的角色。

至於任務,把剛才的談話深入解讀一下,已經足夠寫一篇報告了。

結交了這麼多年,對懷特在造船廠的地位,卡巴還是有幾分了解的。

雖然不是數一數二的大人物,那也是絕對的核心工程師。絕大部分船舶,懷特都是獨立主持建造。

要他這位核心工程師打下手,那隻有一種情況——建造軍艦,並且還不是一般的軍艦。

確定了一艘超級戰列艦的建造地點,這份情報已經足夠應付一陣子的。至於具體參數,那完全可以推“尚未確定”。

不是開玩笑,很多軍艦在建造之初,參數性能就隻有設計師和海軍部高層知道,船廠的工程師們最多也就根據經驗進行大致判斷。

經驗這玩意兒,無疑是不靠譜的。造船技術在進步,同樣的軍艦塊頭,排水量往往也是差地別。

涉及到了噸位利用率,哪怕隻是提高幾個百分點,最後軍艦的參數都是差地別。

卡巴可以負責任的,找專業人士進行分析判斷,準確率也不會比他這個二把刀推算的高多少。

回到家中,進行了一番抓耳撈腮的深思後,卡巴在紙上寫下了克魯特造船廠,疑似接到超級戰列艦訂單一艘,排水量大約在“5000噸~8000噸”。

停頓了片刻功夫後,卡巴又將排水量判斷劃掉了,隻留下疑似超級戰列艦一艘。

情報嘛,肯定不能一次性全部遞交上去。隻有細水長流,才能夠讓上級知道他們一線的苦。

不求拿到多少獎金,卡巴隻是期待著少接幾個任務,減少自己暴露的風險,以便能夠平安的退下來。

至於在內部經常受到表彰的“情報精英”,看起來確實是風光無限、前途無量,可是卡巴清楚這些情報之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換人。

雖然上麵沒有給出解釋,卡巴也知道是怎麼回事,無非是工作的時候太過賣力,在搜集情報過程中給暴露了。

作為一個見不光的組織,情報人員一旦暴露身份,不僅僅隻是意味著任務失敗,同樣也意味著生命終止。

如果是國、弱國,憑借不列顛的名頭,還有可能被撈出來。

要是落到了大國手中,除非是遇上了有良知的老大,或許還有可能在情報人員交換過程中回國,否則就是什麼時候踏入地獄之門的問題。

在多年的情報生涯中,卡巴已經見到了太多人世間的殘酷,不想把命運交給別人。

……

有鹹魚情報人員,同樣也有奮鬥型情報人員。伴隨著倫敦政府的一聲令下,不列顛的幾大情報組織,都活躍了起來。

具體表現就是,在最近一段時間裏,神羅警方逮捕的間諜數量屢創新高。

事實再一次證明了,“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真理。

莫是在0世紀初,縱使到了1世紀,間諜潛伏也是非常容易的。

可以隻要不搞事情,根本就沒有辦法鑒別誰是間諜。暴露往往隻有一種原因,那就是“動了”。

有付出就有回報,雖然情報人員暴露了不少,但是對比傳回去的情報而言,還是值得的。

唐寧街,首相官邸中。

望著手中那從各地彙聚而來的情報,坎貝爾首相的臉色變得越發難看了起來。

最擔心的情況還是發生了,神羅確實開始了瘋狂造艦,隻不過建造數量不是明麵上的8艘超級戰列艦,而是1艘。

這個數字的真假,一時半會兒還沒有辦法核實。但無論是8艘、還是1艘,這麼多超級戰列艦一旦服役,都會打破不列顛的海權優勢。

神羅和不列顛不一樣,作為一個陸權國家,隻要有五分把握,維也納政府就敢在海上玩兒梭哈。

賭贏了世界霸權,賭輸了大不了窩在地中海努力五年,再來第二次決戰。

這是不列顛萬萬不行的,莫是皇家海軍戰敗,哪怕隻是兩敗俱傷,不列顛都會從堂跌落到地獄。

在確定神羅開始爆軍艦之後,留給英國政府的選擇就隻有一條路——跟進。

不光要跟上,並且還要建造更多的軍艦出來,以保障皇家海軍的優勢地位。

至於俄奧海軍協定,坎貝爾直接當是放屁。就算是協定是真的,維也納政府也按照約定履行。

可一旦霸權戰爭爆發,神羅海軍也可以先行征用,等打完了再移交給俄國人,難道沙皇政府還能夠“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