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隻是一個小插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遠遠比不上倍受關注的英奧衝突。
自從不列顛退出自由貿易體係開始,兩國關係就急劇惡化,原本被兩國共同壓製的摩擦衝突,最近一段時間也冒了出來。
尤其是民間媒體,仿佛是看熱鬧不嫌事大,不僅跟著推波助瀾,還有意無意的誇大衝突,甚至還有人公開喊出了“戰爭”。
空氣中都彌漫著緊張的氣息,對局勢稍微敏感點兒的人,都知道戰爭的腳步正在臨近。
不是沒有人去勸架,社會上很多專家學者、社會名流都發出號召,希望兩國政府能夠坐下來好好談一談。
可是沒有任何卵用,雙方的核心利益衝突太大,無論是誰也不可能做出重大讓步。
如果能夠談攏,雙方早就妥協了。誰願意拿真金白銀去填戰爭那個無底洞,真以為大家好戰啊?
簽訂一份和平協議,弗朗茨倒是沒有意見,哪怕是維持現狀都可以接受。
問題是英國人不敢答應。英倫三島就那麼大點兒地方,發展潛力先天上就被限製死死的。
要是不進行任何限製,按照目前的局勢發展下去,雙方的實力差距隻會越來越大。
英國政府不願意讓步,指望神羅自廢武功,那就更不現實了。維也納政府的底線很明確,最多維持現狀互不幹涉。
既然談判桌上無法達成妥協,那就隻能按照叢林法則,到戰場上分個勝負。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不列顛和神羅兩個大流氓要決戰,歐洲世界自然別想太平了。站隊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支持一家,勢必要得罪另外一家。想要在霸權爭奪戰中保持中立,那也先得有實力做支撐。
很遺憾,有這份實力的國家屈指可數,在歐洲的那就更少了。
對小國來說,“站隊”不亞於一次生與死的考驗。一旦下錯了注,死國倒是不至於,但亡政府那是肯定的。
最愉快的一次站隊,大概是十幾年前的反法戰爭了。
維也納政府出來拉人的時候,差不多就已經大局已定。剛剛站完隊,戰爭就結束了。
現在則不然,英奧戰爭誰勝誰負,大家這次是真看不出來。
兩家都有各自的優勢,誰都有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甚至還有可能誰也奈何不了誰,最後以兩敗俱傷收場。
圍繞著戰爭勝負的猜測,一堆軍事專家都在進行分析,那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這就非常考驗大家的判斷力了。除了那些早早跟著神羅混,提前確定陣營的小國外,剩下的國家都要選一次陣營,或者說是賭一次國運。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北歐聯邦、荷蘭、葡萄牙三國,除了他們三,其它國家在上一輪就支持神羅了。
不說全部都能吃到大肉,但是作為反法戰爭的戰勝國,大家跟在神羅後麵,肉湯總是喝到了。
在這方麵維也納政府做的遠比英國人強。隨便翻翻曆史書就知道,跟著不列顛混的盟友,不死也是半殘。
不被盟友坑死,都算上帝保佑,能夠保本就是人品大爆發。
就算是有戰利品瓜分,那也處處都是坑。好像是一天不製造矛盾,英國人就渾身不舒服。
有這樣的鮮明對比在,已經跟著神羅混過一波,吃到了切實利益的國家,跳槽的可能性那是微乎其微。
作為中立國的荷蘭、北歐聯邦、葡萄牙就尷尬了。
從利益上來說,三國同英奧都不存在核心利益衝突,更談不上國仇家恨,貌似跟誰都行。
從地緣上來看,三國就是妥妥的悲劇,都是沿海國家,並且恰好又北臨大西洋。
這就尷尬了,陸地上要受神羅的威脅,海上又要受不列顛的威脅。無論站在那邊,感覺都是坑。
毫無疑問,荷蘭、葡萄牙、北歐聯邦三國就是在城門失火中,被殃及的池魚。
相對而言,葡萄牙還幸福一點兒。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他們遠離歐洲大陸,距離神羅中間還隔著法西兩國。
就算是爆發戰爭,他們也不會淪為戰場。隻要他們不表現的太活躍,沒準還能夠糊弄過去。
北歐聯邦也算湊合,好歹也是一個中等國家。硬是堅持不站隊,神羅和不列顛也拿他們沒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