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艱難的抉擇(1 / 3)

國際軍購訂單從來都充滿了各種坑,要是不預留幾個增項付費項目,那一定不是一名合格的軍火商。

相對而言,維也納政府這個賣家已經很良心了,沒有在飛艇上搞事情,連零配件都贈送了一大堆。

不過再怎麼良心,也免不了要開辟附屬增項業務,這次也不例外。

事實證明,運輸飛艇也不光是運載力大就行了,還需要安全保障。

麵對敵人的飛機,運輸飛艇的生存能力太低了,必須要有戰鬥機護航。

很遺憾,窮比的俄國政府,玩兒不起空軍這種高大上的新產物。僅僅隻有一支撐門麵的飛行編隊外,根本就承擔不起護航重任。

推薦下,我最近在用的看書app,【\咪\咪\閱讀\app\.mimiread.\】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若不是對麵的日軍同樣是窮比,飛機裝備數量同樣稀少,俄軍早就吃大虧了。

現在大虧是沒怎麼吃,但是前線的運輸飛艇已經被擊落兩艘,以至於飛艇運輸隊都被迫暫停營業。

自古都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俄軍也不能例外。

沒有飛艇運輸隊的時候,大家還沒有什麼感覺,現在有了,又突然用不了,前線的軍官們自然坐不住了。

要知道自從日俄戰爭爆發以來,俄軍就被日本人壓著打,一直到走私貿易的蓬勃發展,以及飛艇運輸隊加入後,才扭轉了頹廢之勢。

好日子沒過幾天,現在又被人給切斷了,俄軍高層自然是不能忍。

受蝴蝶效應的影響,最近幾十年俄國那是大戰不斷,連帶著軍官水平都拉升了一個檔次。

無論是專業知識水平,還是作戰經驗,都比原時空要豐富的多。

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遠東地區俄軍司令部決定奪取製空權,並且製定了完善的作戰計劃,現在就差空軍了。

理論上來說,俄羅斯帝國也是能夠建造戰機的,並且還有多款性能優越的“自主研發”產品。

按理來說,應該優先照顧自家企業的。遺憾的是這些“優越產品”,都有各種各樣的不足。

不光是零配件要進口,就連生產組裝,都要尋求國外大廠代工。

沒有辦法,賺錢的買賣人人搶,賠錢的生意無人問。

沙皇政府兜裏窮,無力大規模建設空軍,民用又沒有普及,自然沒人投資飛機生產廠,哪怕是組裝廠。

所謂的國產,也就產了一個天馬行空的設計師,甚至連設計是不是自己的都不確定。

沒有任何意外,作為準工業化國家之一,俄羅斯帝國同樣也是一個山寨大國。

隻不過別人都是優化產品性能,或者是降低生產成本,又或者是按照本土文化習慣、審美進行改裝。

俄國工商界就不同了。首先,性能不是第一位追求的;方便人們的生活,同樣也不是主要目標;優化產品性能,那就更不用指望了。

“造不如買”的觀念早就深入人心,若不是為了從沙皇政府手中騙補貼、或者是爭取優惠政策,根本就不會有人去搞工業。

在這種背景下,大家的追求僅限於能夠將產品生產出來,至於其它的都不重要。

不是大家沒有追求,主要是工業配套體係跟不上,人工素質同樣也在拖後腿。

莫說是高科技零配件,就連精度要求略高的螺絲,都需要進口。不是生產不出來,主要是成品率太感人。

這也是俄國製造“傻大黑粗”的由來。不是大家想這麼玩兒,實在是做不出來精細化產品。

為了能夠保證正常使用,隻能在其它方麵做出犧牲,所以性能上是不用指望了,唯一值得稱讚的優點是皮實耐操。

不過這個優點有很大局限性,僅限於普通日常工業製品,不適用於任何高精度產品。

飛機這種高科技產物,那就更不用說了,俄國能夠生產的隻是初代木製飛機。

現在國際上最流行的飛機,已經過渡到了金屬合金,核心技術沒有一項是俄國能夠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