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更幹脆,直接上來就賣慘。擴軍是擴了,可是新兵大都還沒有進入軍營,人手一支步槍都無法保障,如何能有戰鬥力?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坎貝爾首相就被刺激到了,曾經的世界工廠,現在連人手一支步槍都無法保障,這讓人情何以堪?
沒有辦法,英國陸軍的規模一直都隻有十幾萬,就算是有武器儲備,了不起再儲備十幾萬條槍頂了。
就算是想到要擴軍,誰也預料不到需要擴充這麼多。尤其是最近百來年國際衝突太多了,大多數時候都是鬧鬧就結束了。
根據以往的經驗,從來都是不列顛進攻別的國家,還沒有被別的國家進攻過,至少最近幾十年沒有。
等到局勢緊張了,大家才反應過來。可時間上已經晚了,且不哪幫拖後腿的議員,光產能就是一個大問題。
正常年月,不列顛每年隻需要有十幾二十萬條槍的產能,就能夠滿足本土部隊和殖民軍的需求了。
現在本土擴軍了,殖民地也擴軍了,一下子出現了五六百萬支步槍的缺口,短時間內如何能夠補齊?
原時空一戰時期,不列顛就因為擴軍太快,武器生產速度跟不上,被迫向美國人下訂單。
現在就更不用了,唯一的不同之處在於合眾國的工業產能沒有起來,軍工生產能力甚至還不如英國人。
合眾國軍工不行,大洋聯盟其它成員國,工業那就更垃圾了。其中絕大多數國家,武器裝備都是純進口。
這年頭擁有軍工生產能力的,差不多都窩在歐洲大陸,現在都是大英帝國的敵人。
在這種背景下,英國陸軍又從什麼地方去弄這麼多槍?就算是走私,也沒有哪個走私販子,有這麼大的能量。
何況,要買的不光是武器裝備,後續的彈藥同樣是需求多多。
以不列顛的軍工產能,一起幹會兒恐怕連幾百萬軍隊的日常訓練彈,都生產不出來。
這些問題解決不了,要陸軍發起反攻,那就是一個笑話。能夠穩住局勢,那都是開掛了。
看了看牆上的世界地圖,坎貝爾首相深深的歎了一口氣,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
近東地區,伴隨著神羅陸軍進攻波斯的戰鬥打響,沙皇政府也悄悄的向邊界地區增了兵。
這些部隊究竟是用來防備波斯人入侵,還是準備在關鍵時刻跳出來摘桃子,暫時還不能妄下結論。
至少西克雷斯特上校搞不清楚國內想幹什麼。在最近一段時間裏,他已經多次向國內請戰,均遭到了拒絕。
這年頭中貴族也不容易,沒有顯赫的身份背景,要是再沒有軍功傍身,想要出人頭地也不容易。
遠東戰場就算了,那是苦差事。氣候惡劣就不了,關鍵是後勤還有可能出問題。
最悲劇的是打日本人軍功要打折扣,贏了是應該的,輸了就是罪大惡極。
縱使政府能夠體量前線官兵的苦,不追究相關責任,當事人自己也不好意思在貴族圈子裏混。
這一點,看遠東地區發回來的戰報就知道,俄軍官兵那是真的再拚命。
苦差事大家都不喜歡,西克雷斯特上校也不例外。建功立業也要分時候,不是什麼戰場都能夠摻合的,最好還是找軟柿子來捏。
好不容易等到霸權戰爭爆發,俄羅斯帝國加入大陸聯盟和英國人主導的大洋聯盟開了戰,可惜卻是宣而不戰。
為了更進一步的機會,俄軍內部也是你爭我奪,阿富汗前線自然是最熱門的。
雖然敵人的數量多,但是敵人多也容易出戰績啊。印度殖民軍可是掛著英國國旗的,軍官都是英國人。
四舍五入一下,約等於全部都是英國軍隊。踩著英國人的肩膀上位,實在是不要太爽。
可惜西克雷斯特上校棋差一招,受身份背景限製,不幸輸給了競爭對手,來到了波斯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