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家傍晚時候很美,邊千變萬化的火燒雲映紅了屋前的河,把那輪半月淡雅的風采比了下去。一個禮拜下來我已經很習慣外婆的家了,每傍晚我都會和兩位表哥在屋前的路玩耍,把路挖了三個淺窩,比賽彈珠。也會跟大表哥念“ae”,唱郵票歌,背乘法表。累了三個人靠著圍牆坐,看著邊的火燒雲,聽著各家傳來的炒菜聲,抽著鼻子聞香噴噴的菜香,最後在外婆的叫喚聲中才一溜煙跑回去吃晚飯,留下喳喳叫的蟬鳴聲和風吹過沙沙響的竹林聲,還有那飛快消失的火燒雲,夜晚降臨。
鄉村的晚飯比較豐富,一般都是有肉、蛋、湯、當季蔬菜。今晚外婆做的是豆角炒五花肉、韭菜炒蛋、脊骨黃豆湯、涼拌通心菜(通心菜過水,擠幹水,加入油、鹽、蔥薑蒜蓉和醬油拌在一起,又滑又爽脆。時候本人不愛吃蔥薑蒜,現在老了發現愛上了重口味。嗬嗬…媽媽人老了味覺就會變重是真的哦。)
而早餐、午餐一般都是比較清淡;早餐是白粥、蘿卜幹、黃瓜幹,有時會買幾斤河粉,賣河粉的人用自行車拉著一個大鐵盒來走村吆喝,有人買時,就把一片片雪白的河粉拿出來放在砧板上麵切,然後用杆秤稱。河粉很好吃,是用粘米粉漿蒸出來的,米香味很濃、彈牙,隻用花生油和醬油拌著也很好吃。而蘿卜、黃瓜幹這類都是每家每年夏季都會曬的,做法不像其它地區的醃製,而是把新鮮的蘿卜、黃瓜用開水煮熟,再用粗鹽醃在壇子裏一個禮拜入味,最後擺在圍牆上曬幹水分又收回壇子裏封存。都是吃陳年的,陳年的味道濃鬱、回幹、不會死鹹,而且很柔軟、綿密。喝粥最好了。
午餐就是瘦肉青菜粥,做勞力的男人一般都是白飯配紅燒豆腐,要不就是黃豆炒肥肉。
“笑笑,吃豬皮。”表哥看到盤子裏有豬皮,連忙夾到我碗裏。笑笑最喜歡吃皮了,豬皮、雞皮、鴨皮、魚皮都是她的最愛。
“謝謝表哥。”我努力咀嚼著嘴裏的黃豆,牙口還是不好呀!
“笑笑,給大家背春曉。”大表哥飛快刨兩口飯,填了一下肚子催促著。他十歲了還是肥嘟嘟的,加上虎頭虎腦真的好可愛。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我在大表哥的期待眼神下,再看看外公外婆也是一樣的表情,隻好放下湯匙背著。“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生當盛唐,早年有誌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一生經曆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不寬。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王孟”,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