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背完後,並把大表哥支支吾吾的解也順便了出來。
“笑笑,你好厲害喔!”大表哥第一個反應過來,裏麵的字自己認不全,沒想到隻是了一遍表妹就記住了。
“對,笑笑最棒了。”表哥也自豪的附和著,表妹村裏的那些人都好壞哦,個個她是白癡,他們才白癡,全家都白癡。表妹可聰明了。
“那笑笑,你知道詩的意思嗎?”外公再也不複淡定,追問著。
“知道啊。”我撫著肚子,好餓哦。和兩個表哥又蹦又跳了一個下午,現在肚子打鼓了啦。“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傳神的表達了對春的熱愛和憐惜之情。”
我實在忍不住了,捧著湯碗喝了半碗,才在大家鼓舞的眼神下繼續往下。
“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和憐惜春光的情感。”我慢慢的回想著腦中所記住的,徐徐的著,“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的讚美。”
“正是這可愛的春曉景象,使詩人很自然地轉入詩的第三、四句的聯想: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現在庭院裏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聯係詩的前兩句,夜裏這一陣風雨不是疾風暴雨,而當是輕風細雨,它把詩人送入香甜的夢鄉,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麗,並不可恨。但是它畢竟要搖落春花,帶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這首詩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除了語言明白曉暢、音調琅琅上口之外,還在於它貼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雋永。”我憋著一口氣完自己的見解和大表哥課本裏的注解,然後就抱著飯碗使勁的吃著。
我在大表哥的鼓動下露了一手,讓兩位表哥下定決心也要努力學好不能輸給我,也讓外公外婆徹底明白爸媽要送我上學的決定了。
當晚,失眠的兩老興奮的聊了一整晚,也許我是繼舅舅之後的又一個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