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1 / 2)

五月朔日夜,黔中道矩州。一個溶洞,不接光,不染世俗,亙古以來,在大山深處,深潛地底,如渾沌洪荒以來一直沉睡的老人。

洞中,漂浮著無數的螢蟲,幽暗冰藍的螢光中,地下河蜿蜒曲折,縱橫交錯。河水清澈如泉,在洞中穿梭跌宕,其聲如鼓如琴,如燕語鷹鳴,如大川回響,如荒野悲風,如大海奔濤,呼應世間萬聲。萬聲之中,水氣氤氳,鍾乳森然,或蜷縮如蛇,或夭矯如龍,似癡男怨女,走獸飛禽,或如草木山川,風雲日月,映射世間萬象。

溶洞萬尋之下,是一座百萬年前,穿越無盡時空之後,停留在這兒的玄冰山,玄冰山深處,是一座毫無生氣的冰宮。冰宮中,萬古玄冰散發出淡淡的藍色光輝,黯然而神秘,中央的大廳,擺放著數不盡的萬年海楠木棺材,每一具棺材邊,都有一個青銅蓮花燈台,每個燈台上,都盤著一條粗如兒臂的銀冠青龍。

這個夜晚,三更時分,在這個萬俱寂的冰宮大廳,一條青龍突然吐出冰藍色的火焰,火焰照亮了冰藍色的空間,燈台旁邊,海楠木棺材的蓋子突然飛了起來,一個人從棺材中緩緩坐起。一個年輕人,二十五六歲年紀,那張臉雖然英俊,卻透露出滄桑和無奈,他深深地吸了口氣,睜開眼睛,頭慢慢地轉向青龍。“謝謝龍兄!”

“你去吧!”青龍將冰藍色的火焰吐向棺材中坐起來的年輕人,年輕人瞬間化作青煙,嫋嫋升起,在大廳中央穹頂的圓心聚集,然後化為人形虛影,向青龍深深一拜,刹那消失。

溶洞之上,千仞青山,山頂是一座破落的古廟,沒有屋頂、沒有神像,隻有殘垣斷壁,和那斑駁荒疏中萬般寂寥的古老祭壇,山風過處,蕭然無限,這個初夏的夜晚,瑟瑟的山風中,隻有蟲鳴。祭壇上,冰藍色的煙霧升起,聚集,逐漸凝實,變為一個人。

他,從萬尋之下的冰宮中醒來,在這個黢黑的夜,在這個古老的祭壇上,他的身體,慢慢轉向北方。他叫李承乾,太宗皇帝長子,母親長孫皇後,八歲那年被立為太子。年長之後,因寵幸稱心,招致雷霆之怒,雖然稱心被太宗皇帝斬殺,可太子也因龍陽之癖,頗受爭議。其弟李泰,素有謀嫡之心,他因此派人謀殺,可謀殺失敗,不得已聯合漢王李元昌諸人,欲重演玄武門之變,但事情敗露。太宗皇帝愛之甚深,雖犯謀逆大罪,仍不忍誅殺,使其充軍黔州。長安皇宮,太宗皇帝彌留之際,大唐突然地異變,空中,焦雷陣陣,閃電雲集,一隻青色大鼎從大地上升起,變大,變大……

青色大鼎,廣闊如,大地緩緩升起,飛入大鼎,青色大鼎刹那縮如鵝卵,閃耀五彩光芒,飛向不周山。一道閃電破空而來,斬破虛無,青色大鼎飛入虛無,在無數青龍的推送下,再也不見蹤跡。

九十九年之後,大有星係的地星,和太陽係的地球,成為在時空中永遠平行的兩個星球。

太宗皇帝蘇醒,李承乾跪在麵前,淚下如雨。

看著曾經的太子,這一刻,太宗皇帝再也不去回想曾經的愛或恨,心裏隻有無聲的痛苦,蔓延全身,“父皇,這裏是一個平行的時空,隻是少了一些人,可是依然還有幾千萬黎民,他們仍然需要貞觀之治的太平……”

“父皇,你還要做你的皇帝,而我,要去找一個人。”李承乾慢慢的站起來,轉身,走出皇宮。太宗皇帝走下龍榻,走遍皇宮,沒有佳麗三千,沒有皇子皇孫,沒有太監侍衛,也沒有文武大臣。於是召中書令,選拔下良臣士子,充實中央,而後遷都洛州,號為上京。從此喜丹道,不近女色,享國三百九十九年,然後傳位於李承乾,曰明宗皇帝。

明宗皇帝即位之後,花費百年時間,盡收北方東海諸地,改安西安北等都護府為道治,合室韋黑水等地為渤海道,流求及附近諸島為流求道,西吞吐蕃、吐穀渾黨項,合為吐蕃道和吐黨道,南平南詔,置南詔道,分南海及南海諸群島為南海道。其後以杭州、廣州、龜茲和貝湖為中心,分別劃出周邊九州,設立東都、南都、西都和北都四道。其時大唐版圖廣闊,雄霸下,明宗皇帝又廣並州縣,置下為三十道,合為三百六十大州,以鄉、鎮為基礎政務單位,以村、裏、寨為基本社會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