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本章對於魏蜀吳三家以及其他諸侯進行簡單的綜合評價。
【三家之談】
在三國之中,魏國實力最強,吳國局中,蜀國最弱是公認的,這裏我們先不談領土、政治、經濟,就先看看人才方麵。
文武兩方麵,武力方麵主要看軍事能力,另一方麵看政治和謀略。
魏國比較強勢的統帥和將領包括了曹操、張遼、曹真、徐晃、司馬懿、鄧艾等六人,吳國方麵包括孫堅在內還有呂蒙、周瑜、孫策、陸遜、陸抗等人,蜀國隻有關羽和諸葛亮。
可以發現,在將帥方麵吳國並不比魏國遜色,而且將帥成色還更高,無論是孫氏父子,還是陸氏父子,包括周瑜、呂蒙在內無一不是大軍統帥,對比之下魏國內的張遼、徐晃都沒有作為一個統帥真正的指揮過任何一次大規模的戰役。
在這些強勢的將帥之中,這點對於二人也是很遺憾的,並不是說他們能力不如人,實在是曹魏不給機會,就算張遼威震逍遙津後,被曹操任命為征東將軍,也很快被曹氏親族所取代,他本人作為主帥隻是對付過一些賊寇而已,守衛合肥時也是三將並立,至於徐晃待遇還不如張遼。二人如果熬到曹睿時代可能情況就會好很多了。
與曹魏和吳國相比,蜀漢就差多了,在所有的將帥中,隻有關羽和諸葛亮還說過得去,劉備本人就不說了,敗多勝少,麾下幾個大將張飛、馬超、趙雲以及黃忠也都談不上是頂級將帥,後來的薑維雖然抗大局,但能力也就一般。
在政治和謀略方麵,魏國就要強勢太多了,以曹操和荀彧為首,包括了司馬懿、荀攸、程昱、賈詡、劉曄、董昭、陳群、蔣濟在內的十人;吳國方麵孫權、陸遜、張紘、周瑜、魯肅以及呂蒙等人能力也很突出;至於蜀漢方麵僅有諸葛亮和法正還看得過去,尤其是法正還沒有能為劉備效力多少年。
綜合來看,在人才方麵,魏國要強出吳國很多,至於蜀漢和另外兩國在這方麵差距至少以裏計。
在領土方麵,曹魏繼承了北方絕大部分領土,包括之前的幽州、冀州、青州、並州、兗州、豫州、徐州、司隸、涼州以及故荊州和揚州的一部分,曹魏領土麵積約291萬平方公裏,人口將近500萬;吳國則有揚州、荊州和交州三州之地,人口超過250萬,領土麵積約145萬平方公裏;至於蜀國隻有益州一州之地,人口約110萬,領土麵積約107萬平方公裏。
很明顯,魏國的綜合實力要比吳蜀加起來都強大,而吳國的國力也要兩倍於蜀國。
三國能夠在數十年內達成鼎力之局,吳蜀的聯合是首要的,雖然兩國中間有過一段時間的齷鹺,但在絕大部分時間內還是能夠團結一心對抗魏國的,這也是三國局麵均衡的前提條件,其次地理上吳國背靠長江,依靠天險,還有著北方人不善水戰的巨大優勢,蜀國也占據漢中一帶,易守難攻,使得魏國多次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