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君(1 / 3)

李香君:又名李香,為秣陵教坊名妓。自孔尚任的《桃花扇》於1699年問世後,李香君遂聞名於世。李香君與複社領袖侯方域交往,嫁與侯作妾。侯曾應允為被複社名士揭露和攻擊而窘困的閹黨阮大铖排解,香君嚴辭讓侯公子拒絕。阮又強逼香君嫁給漕撫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爭,此時正值馬、阮大捕東林黨人,侯等被捕入獄,香君也被阮選送入宮。清軍南下之後,侯方域降順了清朝,香君之下落,眾紛紜。

歌罷楊柳樓心月,舞低桃花扇底風。在那些暖暖軟軟的香風中,居然還是熏出一些硬骨頭。李香君,秦淮河畔媚香樓裏的名妓,又是一個詩書琴畫歌舞樣樣精通的角兒。因為養母李貞麗仗義豪爽又知風雅,所以媚香樓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第一次見到侯方域並一見傾心時,李香君剛十六歲。

侯方域與方以智、陳貞慧、冒辟疆合稱明複社四公子,又與魏禧、汪琬合稱清初文章三大家,確實才華橫溢。他原本是明啟戶部尚書侯恂之子,十五歲即應童子試中第一名。不過,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幾位公子整日聚在秦淮樓館,詩論詞,狎妓玩樂,顛癡狂笑。侯方域與李香君一個是風流倜儻的翩翩少年,一個是嬌柔多情的青樓玉女,兩情相悅,正是狂蜂愛上香花。

像李香君這樣一位名妓,梳攏必須邀請大批有頭有臉的風流雅士,還要付一筆豐厚的禮金給鴇母,可惜侯方域沒有銀子,無能為力。友人楊龍友雪中送炭,給了他大力的資助。但是,那筆錢並不是楊龍友的,而是阮大铖贈送給侯方域的一個人情,想拉攏侯方域入僚。阮大铖本是明末了不起的戲曲家和文學家,但是卻為魏忠賢服務,後又追隨偽明政權,不是什麼好東西。侯方域尚自猶豫,但是李香君飆了,劈手就把頭上的簪脫下來了,罵醒了侯方域。變賣了飾,四下借錢,總算湊夠了數,把錢扔還給了阮大铖。

阮胡子給氣死了,侯方域隻好逃亡。其實,很多時候,像阮大铖這些機會主義者也不過是文妓,人盡可妻。**無情是職業要求,而“士大夫之無恥,謂之國恥。”指望書生是不成的。侯方域不成,阮大铖也不行。自侯郎去後,李香君結束了自己革命性的職業生涯。洗盡鉛華,閉門謝客,一心等候公子歸來。在阮大铖的慫恿之下,弘光皇朝的大紅人田仰吹吹打打地來迎接李香君做妾了。李香君一口拒絕了,田仰還要堅持,她幹脆一頭撞在欄杆上,血濺桃花扇。娶親的人見鬧出了人命案,隻好灰溜溜地抬著花轎溜回去了。

阮大铖也算是文壇上響當當的腕兒了,他並不想就此放過李香君,而是為偽明皇朝弘光皇帝親自執筆撰寫歌詞劇本,等李香君傷愈後,阮大铖立即打著聖諭的幌子,將她征入宮中充當歌姬。不久後,清兵攻下揚州,直逼南京,弘光帝聞風而逃,最終被部將劫持獻給了清軍,隨後南京城不攻自破。李香君隨著一些宮人趁夜色逃了出去。

青樓皆為義氣妓,英雄盡是屠狗輩。**用性命來維持自己的貞節和道德大義,士大夫倒是放棄原則,隨時準備改換門庭。入清以後,陳貞慧隱居不出,冒辟疆放意林泉,方以智出家為僧,楊文聰抗清殉國,陳子龍自沉明誌,但侯方域卻耐不住寂寞,參加了順治八年的鄉試,而且隻進了副榜,又引起許多人非議。

關於李香君有三種結局:一種是終於在蘇州與侯方域重逢了,被一個老頭當頭棒喝,兩人拔劍四顧心茫然,勘破塵緣,隻好出家了事。一種是李香君順利嫁給侯方域為妾,侯方域變節南下,李香君則在侯府裏被人趕了出來,寂寥而死。第三種則兩個人連最後一麵都沒有見著,李香君就留下一柄桃花扇懨懨地死去。臨去之前留下一句話:“公子當為大明守節,勿事異族,妾於九泉之下銘記公子厚愛。”可惜,她的侯公子連玩世的犬儒主義者都做不成了,白白汙了香君的名聲。

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身邊時時帶著一把絹扇,扇麵是潔白的素絹,上麵繪著一幅色彩

濃豔的桃花圖,故稱之為“桃花扇”。此扇之圖並非出自名家之手,可為何李香君視為至寶呢?原來這扇麵上的桃花,並非染料所畫,而是以李香君的鮮血寫成,上麵凝結著她與情郎侯方域纏綿哀豔的愛情故事,也是她此生全部的希冀所在。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樓裏的紅姑娘,這媚香樓建得精巧別致,臨水而立,站在樓上憑欄而望,煙水澄碧、畫舫織彩的秦淮河盡收眼底。媚香樓的主人是李大娘,她年輕時也是秦淮河邊的紅**,年長後用自己的積蓄建了這座媚香樓,收養了幾個幹女兒,以詩酒歌舞待客,在南京城裏頗有些名氣。最給媚香樓撐臉麵的就是李香君了。這姑娘自在李大娘身邊長大,詩書琴畫歌舞,被李大娘**得樣樣精通,性情上也學了李大娘的豪爽俠氣,著實逗人喜愛。要李香君的長相,別有她的特點,她身材嬌玲瓏,眉眼兒俏麗生輝,嘴唇微微上翹,顯出幾分俏皮,整個一個可人兒的模樣,因她嬌而香豔,名字裏又帶個香字,所以客人們都戲稱她是“香扇墜”,還真合她的那種韻味呢。

媚香樓在秦淮河畔屬於那種比較高級的妓樓,這種妓樓裏的姑娘多是賣藝賠笑不賣身,李香君便是這種典型。因為李大娘仗義豪爽又知風雅,所以媚香樓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受幹媽的影響,李香君年紀便頗善於辨識好壞忠奸,第一次見到侯方域並一見傾心時,李香君才十六虛歲。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祖父侯執蒲是明朝的太常卿,父親侯恂做過戶部尚書,都是剛直不阿的忠臣。侯方域自幼隨家鄉名士倪元路學習詩書,敏慧多才,長進極快,崇禎十六年,二十二歲的侯方域前來南京參加禮都會試。自恃才學俊秀,年少氣盛的侯方域並不把應試當成一回事兒,來到燈紅酒綠、流彩溢香的六朝金粉之地,他不免要涉足一番風月場所。這。經友人楊龍友的介紹,他慕名來到媚香樓,一睹“香扇墜”李香君的風采。一走入李香君的房間,隻見室內書畫古玩陳設有致,別有一番清新氣息,與一般青樓迥異。李香君嬌笑盈盈地請客人落了座,立即有詩婢送來清茶果品,此時候方域又被正麵牆上掛著的一幅大型橫幅吸引住了,這是一幅“寒江曉泛圖”,寒雪彌漫的清江之上,一葉孤舟蕩於江心,蒼蒼,水茫茫,人寥寥,好一種悠遠淡泊的意境,畫上還題有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