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稷下學宮(1 / 2)

孫楊給河西四郡留下了足夠的兵力,邊防軍的數量超過了內地三輔,第一軍團隨同孫楊回到姑臧,從姑臧帶上了獨立旅的一些軍官,孫楊把他們都帶在了身邊,自己親自來教導,馬超去了武威縣,在那裏有孫楊創辦的政史學院,蔡邕任院長、皇甫老頭教兵法、傅燮教政治,講為官之道。孫楊也想過讓皇甫嵩到軍官學院教學,畢竟兵法屬於軍事,隻是這老頭太倔了,又喜歡清淨,倒是與蔡邕混到了一起,弄得孫楊也挺沒轍。

孫楊在姑臧帶上了皇甫酈、顏良,這兩個家夥自從函穀關一戰被擒,就給孫楊發配到了軍官培訓學院,這次孫楊要組建新的第一軍團,想起了他們兩。

回到長安後,張昭被孫楊配往了漢中任郡守,漢中郡是大郡,正好可以用上張昭,自從錦衣衛把他弄回了祖厲,他也就留了下來,他蹉跎半生,難得遇到一個欣賞他的主公,他喜滋滋地上任去了。

沮授和其他一些人,錦衣衛還在尋找,倒是國淵、孫乾、孫韶、管寧被帶了回來,就在長安,孫楊決定找他們談談。

“主公,幾位先生就候在門外。”親衛長道。

“讓他們進來吧!”孫楊放下手中的文書道。

“秦公!”四個人,一字兒排開,似乎就管寧挺倔,撇著嘴,仰著頭,不看孫楊。

“幼安(管寧字),楊知道,這一段時間讓你受委屈了,也知道你不太想為官,若是你有意願教授學生,我雍涼兩州任你擇一地開館授課,隻要你願意。”孫楊笑著問管寧,這些人估計就管寧難對付一些,所以孫楊選擇了管寧下手。

“儒道講究以仁治國,秦公手上沾有太多的血腥了,寧絕不會在秦公這裏擇地授學。”管寧拱了拱手,彈了彈衣冠,正色道。

“儒道講仁?先生可知儒道亦講究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先生應該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這大漢的百姓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大秦的百姓又是怎樣的日子,當今下,世家當道、宦戚弄權、外將兵控中樞,帝王被玩弄於掌股之間,這個,已經不仁,這個下充滿了各種血腥,先生難道不知自己本身就身處在血腥當中?還是先生想要逃避,避世?”孫楊無奈地攤了攤手,管寧這個人高風亮節,人品格外高尚,卻最終選擇了逃避,或許他已經有了這樣的想法,當他聽到孫楊之言時,愣在了當場,半晌無言。

“先生之才,僅次於當代大儒,假以時日必定成就一方教育巨擘,就是那與道家一般與世無爭的性子,將會使您無緣大儒之名,不知孫楊這一番言辭,先生以為然否?”孫楊又道。不過這次孫楊沒再直言管寧的本心,讓管寧有了喘息的機會。

“秦公能讓治下安定?”管寧眼中出現了一些希翼。

“不敢保證!”孫楊眼中帶笑,管寧的神色間卻有了些許失望。

“不過!”孫楊頓了頓,又笑道:“我能讓我治下的百姓吃飽,穿暖,不至於餓死、凍死。”

“是嗎?”管寧苦笑著搖了搖頭,然而,他的興致依然不是很高:“有什麼證明嗎?”

“我會設立言官,會抵達最底層,言官具有向上傳達民意,向下傳達旨意,抨擊當朝官員的權利,若是言官中達到三分之一以上認為當官者不能勝任其職位,那麼他就將失去被大秦再次錄用的資格以及他必須馬上對自己所做的一切進行解釋,一旦發現有問題,監察廳和廉政署會介入調查,調查結果一出,廷尉會對其永久追責,也就是追究到個人以及親屬。”孫楊又道。

“言官屬於朝廷嗎?”管寧有了些興趣,孫楊已經成功地引起了他的關注。

“言官不屬於官,也不屬於任何個人和組織,任何人都可以是言官,但言官的人數會有所限製,同時言官必須來自各個階層,士農工商軍五大階層都會有,這樣才能廣泛的征集到意見,不可能形成一言堂,一個一言堂的言官組織,隻會成為國家的累贅。”孫楊細心地給他解釋著自己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