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韋昭訓雖然是一位將軍,但書房中藏書數量絕對不比自己的壽王府少上多少,而且以李清對韋昭訓的了解,韋昭訓並不是利用藏書數量來彰顯自己不止會武,而且擅文的一類人。
若是仔細觀察的話,書架上的大部分書都有翻閱的痕跡,明顯的已被閱讀過。大唐作為一個開明的朝代,對於武官的錄用並沒有硬性的要求,隻要能打勝仗,哪怕你鬥大字不認識一個,無論你是漢族亦或是其他外族甚至是外邦之人,曆代皇帝皆可以量才而用,你依然可以位高權重,享盡榮華富貴。
進入書房的韋昭訓,並沒有急於問李清問題,反而是隨意的找了本書,靜靜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隨意的翻閱起來!仿佛此番叫李清前來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分享一下自己書房的書籍一般,所幸在場的兩人都是明白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隻不過誰都不想提前發問,以免顯露自己按耐不住的性子,之所以如此,也許是為了所謂的男人的麵子吧。
李清倒也不急,自顧自的在書房中找了一本關於兵法的書籍細細閱讀起來,看他那認真的神態竟然比起韋昭訓還要多上幾分!其實李清又何嚐不明白,隻要自己能夠忍住,自己在麵前嶽父大人心中的地位恐怕又要提升一個層次,這是一個考驗,一個韋昭訓專門為自己設定的考驗。
如今的李清失權失勢,若是在沒有一顆過人的心性,又談什麼東山再起,保護韋嫣語不受欺淩,權勢才是男人最好的外衣,若是此刻的李清有著哪怕一絲一毫的表現讓韋昭訓不滿意的話,恐怕即使冒著得罪女兒的風險韋昭訓也要請旨將其留在長安!
不為別的,若是李清沒有手段的話,即使玄宗皇帝任命他為劍南道節度使,以軍隊中將領居功自傲互不服從的性格,李清到時候也隻是個傀儡而已。這才是玄宗皇帝敢於放心讓李清獨掌一軍的真正原因,畢竟以前的壽王從未有過帶兵經驗,再加上以前李清溫文爾雅的性格要想在軍隊之中混個風生水起簡直是難比登。
隻是玄宗皇帝千算萬算卻算不到如今的壽王早已不再是原先的那個壽王了,也就注定玄宗皇帝原先的計劃隻能被迫流產了,甚是可以算得上是為他人做嫁衣。
李清正是因為明白韋昭訓此番的用意才絲毫不敢大意,這倒並不是李清多麼在意自己在嶽父心中的地位,隻是明韋嫣語在李清心中是何等的重要,有了她的陪伴,李清才敢於麵臨一切未知的痛苦,難知的考驗!
越到關鍵時刻李清越不敢馬虎大意,別看剛才韋昭訓在外麵口口聲聲的讚同韋嫣語跟隨壽王遠赴川蜀,這種話也就隻能騙騙韋嫣語母女兩人而已!若是李清真的相信的話,那才是真的傻了呢?畢竟能夠在大唐官場混的風生水起的韋昭訓若是如此的好話的話,那麼,他也就不會混到如今這個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