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外患,唯有以戰功穩局勢,樹威望,凝人心。帝辛即位元年即命九侯、虞侯,邗侯——這與周人曆史命周侯昌為西伯要早五十年,而且原因、目的均不一樣。四年,大搜於黎——即《左傳》所謂“紂為黎之菟而東夷叛”者,在西邊舉行軍事演習以震懾西部諸侯,尤其是周人。九年,伐有蘇,獲妲己。二十二年,大搜於渭,囚西伯昌——現代人認為,帝辛為解除西邊威脅,於此時殺掉了西伯昌,而不是象周人的那樣因諸侯聲援而懼而釋之。
在解決西部威脅後,帝辛掉頭東征、南伐,對時常侵襲至王畿的東夷進行討伐,傾全國之力以期滅掉百年來的肘腋之大患。商與東夷之戰是一場漫長的、消耗極大的苦戰,經數十年方決出勝負。而此時商王朝所有的精華已消耗殆盡,雖然是戰勝者,俘虜、財貨無數,但帝國已成空架子。故而,以帝辛之英明強勢,隻能將周人在西部征伐視若不見,而是極力地消化戰果,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撫平戰爭的創傷。
而這時,一直被帝辛強勢壓製的反對派在關鍵時刻給虛弱的商帝國致命一擊——大夫帝甲、內史向摯、微子先後逃到周,向周人出賣帝辛極力隱蓋的帝國真相,引導周人乘虛而入,煌煌大商頃刻間轟然倒塌,帝辛山河夢斷,壯烈殉國。
所以對於紂王的評價,主要是在政治方麵有所欠缺,畢竟這個時候剛柔並濟才是王道,尤其是那個局麵沒有商鞅那種列國竟備的情況,慢慢來處理才是關鍵。就像苻堅不把內部打理好就貿然出兵一樣的問題。
“前朝亂入第三名武將,大夏第十七位君主夏桀——統率74,武力97,智力7,政治46。”
姒履癸,姓姒,名履癸,又名癸,一名為桀。中國王族分封時代夏王朝的第十七任王。他的祖父是姒皋,父親是姒。桀是曆史上有名的殘暴之君。窮奢極欲,暴虐嗜殺,終於被商湯所滅,結束了長達近5年的夏王朝。
履癸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鐵鉤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
夏朝當姒在位時,各方諸侯已經不來朝賀了,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夏國進一步衰落。至桀時,延續了4多年的夏朝,更是德政衰敗,民不聊生,危機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驕奢自恣。據《竹書紀年》記載,他“築傾宮、飾瑤台、作瓊室、立玉門”。還從各地搜尋美女,藏於後宮,日夜與妺喜及宮女飲酒作樂。據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時常生,荒唐無稽之事,常使妹喜歡笑不已。民眾的生活則十分困苦,他們每年的收成難得溫飽,更無兼年之食,每遇災則妻離子散。夏代臣民指著太陽咒罵夏桀:“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意思是,你幾時滅亡,我情願與你一起滅亡。同時,四方的諸侯也多背叛,夏王朝麵臨內外交困的局麵。
桀帝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擋不住,進貢給他一個美女,名叫妺喜。桀十分寵愛妺喜,特地為她造了富麗堂皇的瓊室、象廊、瑤台和玉床,這一切的負擔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異常,敢怒而不敢言。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個名叫趙梁的人,專門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樂,如何勒索,殘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寵信。
後來,商湯在名相伊尹謀劃下,起兵伐桀,湯先攻滅了桀的黨羽韋國、顧國,擊敗了昆吾國,然後直逼夏的重鎮鳴條。
夏桀五十二年,桀帝得到消息,帶兵趕到鳴條。兩軍交戰,夏軍將士原來就不願為桀賣命,乘機紛紛逃散。夏桀製止不住,隻得倉皇逃入城內。商軍在後緊追,桀匆忙攜帶妺喜和珍寶,渡江逃到南巢。後又被成湯追上俘獲,放逐在此。商湯把他諡號為‘桀’。長達5年的夏王朝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