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三大昏君(2 / 3)

由於祖甲禮製改革而受到打擊,不僅僅是微子。王族中的箕子、比幹亦是禮製改革的堅決反對者。因為按兄終弟及製,他們都是有機會登上王位的。而拜嫡長繼承製之賜,則徹底斷了念想。這些心懷怨念的王族大臣,在對待禮製改革上,是與微子一派同仇敵愾的。雖然目的未必盡然相同,但製掣肘、削弱、打擊帝辛方麵卻是一拍即合。這些王族勳貴與微子一派或分或合,雖不象微子一派通敵賣國,但卻是帝辛實實在在的反對派。帝辛雖名義上是王族的最高代表,實際上在王族得到的支持十分有限。

還一群現在看來無足輕重,但是在當時的社會來,影響卻是比較巨大的團體,那就是是神棍。這便是帝辛罪狀中的“昏棄厥肆祀”、“弗敬上”、“弗事上帝神祇,遺厥先宗廟弗祀”、“郊社不修、宗廟不享”,“慢慢鬼神”等等罪狀的由來。自帝武乙戲弄神祇,“革囊盛血”以“射”,至帝辛,四世之中,王權與神權之爭愈演愈烈。雖然經四代商帝數十年的奮力搏擊,王權占據上風,成為統治主導力量,但神權數百年的無上地位,致使隊伍龐大的神棍們不甘心失敗,一而再地與王權相抗衡,力圖再現伊尹、巫鹹等時代越王權的輝煌。

除此之外,自然是少不了其他各路的貴族團體,也可以直接稱之為世家貴族。

帝祖甲的禮製改革,不僅是確立了嫡長繼承製,而且廢除了王位繼承和國家大事中的貴族公議製,使商王朝徹底泯滅了酋邦製的最後殘餘,完成了從酋邦製向國家、帝國的轉進,在國家形態上邁進了一大步。當帝武乙一力打壓神權,鞏固王權,商王朝才真正進入了帝國形態。這群人在商帝國的實力是如此之大,雖屢經打壓而依然堅挺,不得已,商王朝的幾代帝王都在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手段建立自己的王權架構。帝武丁做為商王朝武功赫赫的大帝,在欲用千古名相傅時,仍不得采用“先帝托夢”的手法以掩飾其真正目的。而到帝辛時,帝國內部已四分五裂,神權、王權之間,執政集團與反對集團之間,帝權與貴族之間,諸多鬥爭已積重難返,帝辛無人可用。

麵對內部四分五裂的局麵,帝辛充分表現了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對於國家內部的駕馭。帝辛一方麵對四分五裂的內部龐大的反對陣營進行分化、打壓,不惜采取高壓手段,殺比幹,囚箕子,逐微子,另一方麵,簡拔外來逃臣中的飛廉、惡來為將,牢牢掌握軍隊。此二人亦不負帝辛重望,飛廉為伐東夷統帥,商亡後仍堅持戰鬥,直至戰死。而惡來更是戰死於牧野。至於內政,用費仲以對抗諸方勢力。

商王朝中央已對周邊的諸侯方麵失去控禦能力。諸侯方伯時附時叛,時時騷擾、襲擊,尤其是東夷,竟多次塗入王畿擄掠。東夷原本商王朝盟友,後雖有齟齬,但不為大害。但自武功赫赫的帝武丁懲滅坐大的方伯大彭。豕韋後,東夷再無人可製。雖武丁一朝服貼,但給後世商帝留下隱患。帝武丁可謂為一時之忿而自毀長城。因此,六七帝而東南不寧。自帝武丁迄帝辛,對東夷用兵就未停過。而在西邊,周人自帝武乙時已漸孳大。《竹書紀年》中的帝武乙“狩於河、渭,大雷震死”的記載相當奇特。現代人多數懷疑帝武乙的真正死因,但絕對與周人脫不了幹係。至帝文丁,周季曆繼續驕橫征伐,被帝文丁所殺、至帝辛時,周侯昌變本加厲,已成西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