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鮑鴻幹笑道,“上次是從地煞後麵開始數的,這次是從地煞頭上開始數的,不過總算是按照你的,都是二流人物。 WwWCOM”
“幹嘛,你有意見啊!”係統不屑道,“好了,你要重量級的,下麵給你來!”
“前朝亂入第一名武將,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周幽王姬宮涅——統率5,武力5,智力45,政治6。”
姬宮湦出生於周宣王三十三年,是周宣王姬靜之子,母親薑後是齊國國君之女。周宣王在位時期,將兒子姬宮湦立為太子。
周宣王四十六年,姬宮湦的父親周宣王去世,姬宮湦繼位,是為周幽王。周幽王繼位後,立妃子申後為王後,申後所生之子姬宜臼王太子。
周幽王二年,生多起嚴重的自然災害,西周都城鎬京生地震,並引涇、渭、洛三條河川生震動。同年,涇、渭、洛三條河川枯竭,岐山生崩塌。
後來,周幽王任命叔父鄭桓公擔任周王室的司徒,掌管全國土地和戶籍。
周幽王貪婪**,不問政事,任用虢石父為卿士,執掌政事。虢石父為人奸佞乖巧,善於奉承,貪圖財利,但周幽王卻很重用他,因此引起百姓強烈不滿。周幽王八年,周幽王廢嫡立庶,廢黜王後申後和太子姬宜臼,而立寵妃褒姒為王後,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為太子,並加害太子姬宜臼,致使申後的父親申侯大為憤怒。
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於是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至於烽火戲諸侯的荒唐事情自然不用多了,總的來,這個人實在是沒啥可取之處,四維屬性也是表明了這一點。
“前朝亂入第二名武將,大商第三十任君主帝辛子壽——統率9,武力1,智力85,政治56。”
所謂的帝辛子壽就是通常所的商紂王。
帝辛,本名受德,帝號辛王,後世稱商紂王,是商朝最後的一個君主,“紂”是周人給他的諡號。《呂氏春秋·功名》:“注賤仁多累曰紂。”又,漢代蔡邕《獨斷》中:“殘義損善曰紂”。總之,紂是一個惡名,是後人定的稱呼。上古之時,夏代稱“後”,商代稱“帝”,周代稱“王”。所以,“紂王”的稱呼絕對不是商代當時的稱呼,更不是帝辛的名字,隻是後人通俗的叫法。
帝辛資聰穎,聞見甚敏;稍長又材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歡心。時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載,帝乙崩,帝辛繼位。紂王帝辛,是商朝第三十代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國之君。紂王除了資聰穎、領悟力奇高之外,也是少見的大力士。
帝辛繼位後,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展,國力強盛。他繼續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對東南夷的用兵,保衛了商朝的安全。
太祖在評價帝辛時:“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統一東南,把東夷和平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統一東南以後,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經濟展,促進了民族融合。
帝辛敢於革除先王舊弊,不再屠殺奴隸和俘虜。而是讓他們參加生產勞動,補充兵源,參軍作戰。他蔑視陳規陋俗,不祭祀鬼神;他選賢任能,唯才是用,不論地位高低;擇後選妃,不分出身貴賤,立奴隸之女妲己為後。寵幸倍之,唯言是從。
但是進行這樣的改製改革,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就像剛剛提到的王莽乃至是商鞅或者楊廣之類一樣,麵對老舊勢力的反擊,最終的結果終究是悲劇的。
帝乙在位九年而崩,次子辛即位。當此之時,帝祖甲的禮製改革已逐步取得正統地位,嫡長繼承製的王位傳承已取代兄終弟及而成為主流。因此,微子啟雖然是帝乙的長子,並與帝辛是一母所生,但因為其母生微子時地位尚低,故微子為庶出。而其母為後以後,生辛,故其為嫡出。此即太史所謂“妻之子”、“妾之子”的同來。帝辛的即位對微子啟的打擊可想而知。且微子啟素有賢名,其朋黨亦頗眾,幾與帝辛成抗衡之勢。故而終帝辛一世,微子一派始終是最堅決的反對派,陰謀詭計,無所不用其極。在帝辛的強力打壓下,鋌而走險,通敵賣國,與周人勾搭而奸,不惜一切代價地顛覆帝辛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