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此時禹由於擁有下九州之地,已儼然具有了後世國王的威勢,已非部落聯盟時氏族合作的形勢,禹開始致力於培養自己家族的勢力。他一方麵欣賞伯益的賢能,表示要把下傳給伯益,一方麵卻又注意專門選拔自己兒子啟的手下充當各級官吏。結果,伯益徒擁大禹繼承人的虛名,“而勢重盡在啟也”,一種法是,等到禹歿後,啟便“與友黨攻益而奪之下”,並將益殺死。也有記載,益為了讓啟而隱居於箕山之陰。無論如何,伯益從此消逝於曆史舞台。
這裏麵的陰謀詭計不去多,直接伯益的能力表現。
≈ap;1;國語·鄭語≈ap;g;上,伯益能議百物,以佐帝舜。伯益來自東夷少昊鳥氏族,所以傳他能知禽獸之言,能與飛鳥通話,《漢書·地理誌》雲:“伯益知禽獸。”《後漢書·蔡傳》雲:“伯益綜聲於鳥語。”的都是這個意思,這與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上所言伯益“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的意思是相通的,所以舜曾任命他為官。《孟子·滕文公上》另有記載,舜派遣伯益擔任火官,伯益用火焚燒山澤,迫使猛獸逃匿,使過著畜牧流徙生活的人們從此過上了安居懇種的生活。後世尊他為保佑人們免遭猛獸傷害之神——“百蟲將軍”,並修廟祭祀他。
舜出於對伯益的信任和器重,便將自己美麗的女兒姚氏嫁給了他,並且封伯益於費,所以伯益又叫大費。或叫費侯。
伯益最突出的貢獻就是佐禹平治水土,這點可見於≈ap;1;史記≈ap;g;之≈ap;1;夏本紀≈ap;g;、≈ap;1;秦本紀≈ap;g;等。伯益不僅治水卓有成就,而且在治水過程中還立下了其他功勞。
其一,伯益在遭受洪水侵襲的地方,根據當地地勢低窪的特點,教給民眾種植稻穀,促進了農業的展。因此,當禹在平定洪水後,帝舜賞賜伯益以皂遊,還將自己家族的女子許配給伯益。此後,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擔任虞官,掌管山澤,繁育鳥獸。而伯益的後人,包括費昌、仲衍、造父、處父輩以長於訓鳥獸成立於世。
其二,傳伯益明了鑿井技術。《呂氏春秋·勿躬篇》:“伯益作井。”這大概與其佐禹治水不無關係,畢竟在長期與水土打交道的過程中,是易於現地下水的秘密的。當代考古掘證明,我國水井的出現恰當與堯舜時期相差不遠的龍山時代,可知傳有其根據。鑿井技術的明有重大的意義,在此技術明之前人們不得不靠近河流定居,忍受河水泛濫的威脅。鑿井技術明後,中國古代北方廣大平原地區逐漸為各氏族充斥,得以開。
其三,伯益參加平治洪水,也促進了本氏族的展。據考證,夏商時期的“其氏”便是伯益之族,且其氏的源起,便是與治水密切相關的。
伯益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樹。他曾告誡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慮事周全。不要違背法則、製度,不要過度遊樂享受,不要違背規律去追求百姓的稱譽,不要違反民意而滿足自己的**。治國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廢,謙虛會受到益處,自滿能導致失敗,要選賢任能、除奸去邪。
在處理民族矛盾方麵,伯益亦表現出遠見卓識。舜時,三苗族離心離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議,要恩威並舉,德武相濟。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議,撤退軍隊,實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終於歸順。伯益還將跟隨大禹治水時所經曆的地理山川、草木鳥獸、奇風異俗、軼聞趣事記錄下來,成為≈ap;1;山海經≈ap;g;的素材(疑似托名,不過山海經也被認定是數代人合著,山經海經不是同一個年代同一批人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