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民族來,徐陵絕對算得上一個功臣,即使是在另一個時空之中,徐陵以一己之力編撰《玉台新詠》,就已經為保全華夏文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在這個時代,成都書院的組建以及大漢整個文教事業的發展,背後都有徐陵的身影。
文化能夠傳承,民族精神才能夠曆久彌新,每一代人才能夠知道自己這個民族從哪裏來,又應該到哪裏去,有了對本民族的歸屬感,才能夠更多的為這個民族做些什麼。明白這樣精神的人多了,這個民族才能夠努力向前發展。
因此對徐陵,身後事絕對不能含糊。
李藎忱自己都身穿白衣出現,無疑也是在闡明自己的態度。
不過李藎忱相信,就算是自己不亮明態度,群臣也會這麼做的,李藎忱明白徐陵為這個民族和這個國家做了什麼,他們也明白的,不然這個時候大殿上也不至於氣氛如此壓抑。
輕輕咳嗽一聲,李藎忱的目光環視。
群臣微微低頭。
李藎忱正色道:“孝穆公為人坦蕩磊落,學問高深,又恭謹謙虛,朕年少時常請教問題於孝穆公,以師待之,今日驚聞噩耗,心中亦是悲痛。孝穆公等先輩篳路藍縷,保全江表華夏山河半壁,任勞任怨,未曾後悔放棄,而今山河雖然破碎,胡氛雖然尚未散盡,但我大漢奮兵北上,即將下一統,孝穆公卻撒手人寰,不能見此宏圖大業,實屬遺憾。”
眾人心中更是感慨萬千。
徐陵這一代人應該是過的最艱難的一代人,守著東南江山,甚至都不能稱之為山河半壁,也守著最後的華夏衣冠。當北方的鮮卑人開始反過來進行去漢化的時候,東南的南陳真的可以是華夏最後的正統所在了。
他們浴血廝殺,終於等到了轉機,李藎忱橫空出世,帶著華夏走上了逆襲的道路。現在大漢終於重新崛起,華夏也已經不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華夏,可憐徐陵這老一輩的翹楚和頂梁柱,終究還是沒有看到華夏一統的時候。
李藎忱頓了頓,聲音由沉重轉而昂揚:“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他們就是大江的前浪,而我們就是後浪,現在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屬於我們的時代,才剛剛開始!一統下,成三百年未有之基業,就在今朝!我等後輩,當秉承先人之誌,使我華夏,永為下之主!”
群臣頓時昂起頭。
是啊,老一輩的陸續去世是情理之中的,而他們這些新一代的人,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不會也不想依靠老一輩饒支持才能前進。這是屬於我們的時代,他們已經可以去做旁觀者了,未來的宏圖霸業,就讓我們來共同書寫!
李藎忱同樣攥緊了拳頭。
徐陵的去世讓他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站在這裏有些孤單、有些無依無靠,但是正是因為背後已經沒有了無言的支持者,李藎忱才有更多的勇氣和膽量向前走。
以後更多的老臣去世,這江山,李藎忱總不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