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九章 軍事學院存在的意義(2 / 2)

好多之前連火槍都沒有摸過的將領,自然是瞠目結舌,最後隻能乖乖上課。

今日韋圓成和薛汪之間的默契,也並不是來源於兩個人都是究竟戰陣的沙場宿將,知道對方是怎麼打算的,而是之前接受培訓的時候,就被教授過這種情況,此時自然而然的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在組建軍事學院的時候,李藎忱也曾經考慮到這樣是不是會導致漢軍作戰過於僵硬的問題,也有不少將領提出過如矗憂。再加上李藎忱作為後來人很清楚,曆史上真的有那麼一位曾經坐著驢車逃跑的皇帝,最喜歡的就是畫好了陣圖讓將領拿著去打仗,以不變應萬變,最後都是以戰敗告終。

李藎忱無從判定畫陣圖這種事到底是不是導致軍隊屢戰屢敗的主要原因,但是隻要有這種可能,自己就不能再明知故犯了。

不過後來負責軍事學院教學的吳明徹、韋孝寬等人指出,軍事學院所教授的排兵布陣之法,並不是讓學生之後拿著固定不變的陣圖去打仗,而是讓學生知道應對不同的戰況而應該如何排兵布陣,在具體細節上當然都可以根據實際的地形地勢和敵饒陣型做出調整,但是又不至於直接亂布陣,導致友軍無所適從。

而且再想想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眾多兵法圖冊,實際上上麵也都明確記載了很多排兵布陣的方法,古代聖賢們難道就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麼?實際上可想而知,他們所畫的這些陣圖之類的,也都隻是作為一個參考罷了,以不變應萬變,則總有一會讓敵人想到應對之法,先賢們也不可能每抱著一樣的陣勢就可以橫掃千軍。

後缺學其骨,知道先賢為什麼要這樣排兵布陣,有哪些優缺點,然後再根據自己的理解以及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調整,保留其精髓而因局勢變化,這便足以發揮出來整個陣勢的最佳作用。

此時薛汪和韋圓成轉眼之間共同構成的這個陣勢便是如此。這個陣勢顯然來源於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賴以成名的卻月陣,隻是河流變成了山壁。劉裕麾下本身缺少騎兵,而漢軍既然有騎兵,自然就不能縮在陣中又占據地方,而應在外圍遊弋,一來掩護沒有了河流而暴露出來的側翼,二來也可以伺機出擊。

“韋將軍!”薛汪翻身下馬,上前拱手見禮。

韋圓成已經迎了上來,笑著道:“薛將軍廝殺凶猛,餘佩服矣!”

雖然心裏已經把薛汪罵了不知道多少遍,但是韋圓成也知道,薛汪能夠在和敵人屢次激戰之後尚且全身而退,是有本事的。之前斥候已經傳回了消息,正是因為薛汪麾下的騎兵在幾處渡口往返衝殺、幾乎耗盡了箭矢和彈藥,方才為漢軍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不然的話韋圓成是絕對不可能挺進到現在這個位置並且還能占據地勢排兵布陣的。

而且薛汪本人還能夠帶著這麼多兵馬全身而退,本身也明他的能力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