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跋:
夢回千山雲口,鶴立萬裏潮頭。
魂返昆侖,魄宿波光,風波驟,客莫愁,酣臥梵雲雲自走。
吟賞煙霞,醉聽簫鼓,不勝酬,更勸酒,緣來覆水水難收。
鹿鳴催駕落英處,瑤池輕折蟠樹柳,夜泊河,青鳥馭蓮舟,乘風又上瓊樓。
雲裳伴花影起舞,清風邀明月共醉,花約香來,玉築擊磬缶,舉杯遙敬北鬥。
仙人笑問客是誰,自在地一飛鷗。
引子:
發殺機,日月相蝕,隕星墜落。地發殺機,洪水地震,起於四野。人發殺機,翻地覆,災異橫起。
地間火山地震,風雨雷澤,紅塵之中,生老病死不可免,趨凶避吉適於性。自有那卜筮吉凶,問道鬼神之人,衍八卦循五行,溝通陰陽,作方技、符籙、卜筮,讖緯之書,授籙於徒,傳度下。
於是,鬼神之,神仙之道,亙古以來,便隨著黎民百姓的悠悠之口,故老相傳,不停地流傳於這片神州大地之上。
千年以降,麵對生死輪回之間的大恐怖,有人焚香禱告,虔誠叩拜,祈求來世。有人秉承文以載道之論,不語怪、力、亂、神,皓首窮經,斷妄滌心,謹守俗世綱常。
也有不以見性為法的邪門外教,平時以鬼神之操縱人心,每逢亂世,便大舉興風作浪,惑亂下。
更有那不甘被色、欲,無色三界種種法則所縛之人,為勘破生死迷局,修行合乎人齊發的奇門術法,入荒野大澤,赴冰原雪川,趨萬裏汪洋,翻山蹈海,履涉不毛,遍訪名山秘府,問道無常。
身在紅塵中打滾的黎民百姓,對仗劍下的豪俠,食花飲露的神仙中人,或是高來低去的能人異士,不免有著好奇與憧憬之情。對可怖的陰司煉獄,害人的野鬼精怪,勾魂的魑魅魍魎,也難免產生戒懼之心。
那些或驚鴻一瞥,或口口相傳的奇聞異事,逐漸成了人們忘憂的寄托,口中的談資。
據聞,濤濤東海之上,有冥魚時出汪洋,接連海之際,曾見渺渺神山,浮波蹈海懸立。傳聞山下幽底有青龍潛匿,馱山遨遊海上。
每至月圓,青龍探出水麵,食霧吐靄,吸食月亮光華,總有那索道求仙之人,泛舟東海,利用此時神山靜現之時,竭力往尋。
有人相信,隻要心誠往求,須臾之間,便是神仙。
內陸之人對此傳聞,多是不以為然。東海一去萬裏不測,卻是尋個未知地界,太過凶險。周遭名山秀穀,大川野澤,沙門道觀,秘府洞在所多有,必有神仙居,何必舍近求遠。
拜師求道,講究機緣,偶聞踏劍乘雲的高人來去,可誰又真被仙人收錄門下,終究可遇不可求。
也有人信誓旦旦的,戰疫之後,屍遺路旁,骸露於野,夜間曾有陰魂怨鬼遊蕩,親見師現身作法。
符籙祭出,陰風立散,桃木之下,百鬼哭嚎。
欲求仙師,還是往尋龍虎山,拜在師道門下為宜。
如能得授,不光得道,於塵世中行走,與人祛邪,尚能得酬,豈不是一舉兩得,逍遙自在。
大多數人終覺神鬼之太過縹緲,等閑難見,徒想無益。
時逢亂世,烽火連,正是豪傑起於草莽,英雄用命之時。與其求佛問道,不如打熬筋骨,搏個馬上功名。
有人羨神仙逍遙,期冀朝聞靈台梵唱,夕聽縹緲宮羽音,洗心滌塵,乘彩雲遨玉闕。
有人恨諸邪充道,欲求劍塚古劍一柄,蕩盡下群頑。
有人雲釋法式微,有人言元教勢昌。
眾口一辭,紛然不正。
時值黃巢入西京後百年,下板蕩,群魔亂舞。之所以有這個故事,還要從懸練峰瀑下的一隻白蝙蝠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