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在讀書人眼裏,一向是昂貴的存在,所以這個時代才會衍生出借書、抄書、盜印。 其中對於太白集傷害最大的就是盜印了,雖然曾創下一萬五千本的佳績,可是很快到了後期,太白集的銷售就開始乏力了一些,究其原因,就是各大印刷的工坊開始卯足了勁頭用劣質的紙張和油墨開始盜印,然後以低廉的價格兜售出去。
本來這些盜印的書商還滿帶著期待,心這第三版想必銷量也會極好,這不正使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嗎,於是少不得大量訂購了一些紙張和油墨,又臨時招募了一些匠人,就等著第三版出來,可是當那書鋪在門前掛著僅售一百錢的時候,大家都懵了。
不讓人活了啊,大爺我瞧得起你才盜印你的書,大爺我盜印書難道就不需成本的嗎?大爺我也是討生活啊;這下完了,自己盜印,成本也至少在七八十錢,畢竟盜印的作坊都是打鬧,不可能形成規模效應,有的盜印千本,有的是幾百本,需要專門請人雕版印刷,前期工作耗費驚人,可是現在太白集用的是上好紙張和油墨,才售一百錢,還給人活路嗎?
一時之間,這些人深受其害,之前花費了不少成本,大量的收購了油墨和紙張,現在看來,沒有一年半載是消化不了的,至於臨時雇請的匠人,也隻能拿些錢打出去,而更可怕的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擺在了他們的麵前,盜印還有前途嗎?
人家正兒八經的太白集,售價可以和你做到同樣的程度,誰還會買盜印?
更可怕的是,一百文一本的太白集,裏頭這麼多的文章,而且還有近來風頭正勁的不少讀書人為之處稿,其他的書籍,內容及不上太白集,價格又是居高臨下,很快就開始無人問津了。
那些本來不想買書的,看著價格低廉,此時也願意花錢買書了。
因而,當太白集第三版開售的時候,頓時又是萬人哄搶的局麵。
……………………
在南京都察院裏。
浙江巡按禦史廳的兩個年輕禦史很不對付,如今已是人所共知,黃信對此,卻是不以為意,鄧健那家夥就是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這是人所共知的事,所以即便和鄧健鬧了矛盾,也不會對自己的清譽有所影響。
不過這幾日,他到院裏當值的時候,卻總是看到鄧健轉了性子一樣,逢人就笑,手裏還拿著一張紙,偷偷摸摸的,上次還跟自己的頂頭上司僉都禦史張紹口出惡言來著,可是一大清早,就一臉很謙虛的樣子跑去張紹的公房,口稱大人吃過了嗎?
張紹雖然是他的上司,可是見了這麼個油鹽不進的人,其實心裏感覺毛毛的,任誰見了這種愣頭青都會害怕啊,他飆起來,連他自己都害怕,何況是年過四旬,拖家帶口的張紹了。
張紹自然要安撫他,便笑容可掬的道:“噢,文彬啊,你怎麼來了,吃了,不吃哪裏有精神,有勞你關心,快,來坐下,文彬來尋老夫,可有什麼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