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海闊天空(第八更)(1 / 2)

葉春秋的一番話使劉健不好反駁,劉健便抿嘴一笑,手搭在案頭上,默不作聲。

“葉修撰,新軍諸生之舉,確實令人欽佩,隻是一碼歸一碼,功名豈可輕易私相授受,想要功名,大可以考嘛,哪有這般贈就贈的,若是如此,這下非要亂套不可,若是隻需從戎就可得功名,那這功名可值一錢?”

此時,話的是焦芳,焦芳十分明確地提出了反對,一丁點麵子都沒有給葉春秋留。

劉健、謝遷二人聽了都不由皺眉,覺得焦芳的話有些過了;李東陽依舊是一臉耐人尋味的樣子,不置一詞。

張彩這時候也道:“是啊,老夫忝為吏部尚書,若是新軍的諸生想要考功名,老夫倒是可以網開一麵,想辦法給以通融一下,給予他們考生資格,來年北直隸的院試,可以讓他們都來試一試。”

這話有調侃的意味,口氣中帶著輕賤。

謝遷略顯不滿道:“張公,鎮國新軍諸生乃是功臣。”

張彩隻是莞爾,一副並不把謝遷的話放在心上的樣子,卻沒有再繼續大加撻伐。

葉春秋這時候看出了,劉健等人的態度是模棱兩可。

而焦芳、張彩是極力反對的,他們反對的理由很充分,隻聽焦芳接著道:“且不其他地方,就京師諸大儒,就已有不少出怨言了,甚至有人出豪言,是若是朝廷當真如此,他們必定要帶著學生去午門反對這件事,劉公,若是宮中堅持己見,隻怕大儒和讀書人鬧起來,可不是國家之福啊。”

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裏。

考試,是得到功名的重要因素,而真正飽受其害的,讀書人其實未必受害大,畢竟諸生所得的,不過是附生生員,這是最低級的秀才,除了免稅和免除徭役之外,幾乎得不到學裏的錢糧供養,更沒有繼續考試的資格,也就是,他們不是讀書人真正的競爭者。

所以讀書人的態度讚成和反對都有,有的人認為鎮國新軍諸生有資格做秀才,有的呢,單純認為這對國家製度不利,所以反對。

而真正損害到利益的,反而是那些大儒者,白了,就是教書先生,當然,他們不是低級的教書匠,不是開蒙老師,這些人往往八股製藝的水平是很高,他們地位也是極高,借著這個地位和名聲,他們廣納門徒,做什麼呢?

教授人學問啊,告訴你該怎麼考試,同時他們也是人際關係的平台,你一個外地來的讀書人進入了京師,舉目無親,怎麼辦?

一般人會去找老鄉,可是老鄉畢竟不多,而且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你是讀書人嘛,那麼……你就拿著自己的名帖去拜師。

為何?因為你拜了一個老師,就意味著你可能會多出幾百個同窗和學長,而這些同窗都是讀書人,甚至有人已經金榜題名做了官,再不準,你還會莫名其妙多出一大堆的師祖、師伯、師叔,師妹你就別想了,這時代不時興這個,就算是有,人家躲在閨閣裏,你一輩子也別想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