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秋所揭示的,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無非就是利益而已。
因為有了利益,大家才會趨之若鶩,因為趨之若鶩,那些渴望皮毛和牛馬的既得利益者,就希望影響朝廷對韃靼人用兵,而一旦用兵,大明若是大捷,就能暫時控製住大漠,而這個暫時,就意味著無數落魄的漢人在利益驅使之下瘋狂湧出關去,當他們創造了財富,就會吸引更多人出關,更加渴望朝廷能擴展大漠的疆域,打擊異族。
身為翰林的葉春秋,可不相信老祖宗們是因為仁義道德才和大漠的異族玩安撫、和親之類息事寧人的國策,本質上的原因,其實就是這群該死的窮鬼很惹人厭,動不動就跟你拔刀子,人家對你拔刀子是因為你富有,死了再多的人,可是若是能幹上一票,就足夠他們狠狠的爽個幾年了,而老祖宗們難道要吃飽了撐著,去拿自己的性命當兒戲,去搶這群窮鬼不成?他們有什麼?除了畜生就是畜生,可是畜生引入了關內,是需要吃草料的啊,穿了,我特麼的養著這些畜生都要糟踐自己的糧食,你帶回來屠宰了吃肉,很抱歉,運輸條件有限,這幾百乃至於上千裏的路,一群人想要把牛馬帶回來,你特麼的就把它吃了,這絕對是虧血本的買賣。
沒有好處,才是問題的關鍵。
而一旦有好處,那麼想一想漢朝的疆域,再對比大明現在漢人的勢力範圍,當初那南方和西南,乃至於河西走廊百族林立,從源地的河南開始,所謂的東夷和百越乃至於三苗,都去了哪裏。
本質上,漢人是農業文民,農業文民的本質就在於,它需要瘋狂的掠奪耕地,所以大明的兩京十三省,幾乎囊括了所有肥沃的土地,至於其他都司,不過是大明的邊防地而已,都司是作為拱衛兩京十三省的存在,兩京十三省負責進行生產,而大漠……很抱歉,它不能種地,種不出糧食,自然也就沒人費盡心機去打主意了。
葉春秋禁不住感歎道:“若是固守現在,大漠就永遠是大明的頑疾,想要解決大漠,甚至解決現下的所有難題,需要改變的,是整個大明,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生活的方式,呃……陛下聽得懂嗎?”
朱厚照撫額,一臉鬱悶地道:“朕很想朕聽懂了,可是確實一知半解,你能再得明白一點嗎?”
葉春秋便笑道:“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造車,賣更多的車,讓大明需要更多的馬,然後雇傭更多的匠人,讓無數的佃農來謀生,若是如此,鄉間充裕的人力就不足了,他們隻能選擇用更多的畜力去取代,車子需要皮料,需要大量的鋼鐵,嗯……大致就是如此吧。”
朱厚照終於眼眸亮了,頓時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道:“朕懂了。你為何不早?非要繞著彎子……可是……消除大漠的隱患,就這樣簡單?好吧,朕沒有懷疑你的意思,隻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罷了。”
葉春秋歎口氣道:“很多事,道理並不複雜,解決的辦法,也是輕易,可是真正要做,而且做好,卻是難上加難了,臣弟這些年為官,越是如此,越知道其中的不易,很多時候,即便隻是一樁救災的事,看似簡單得很,無非是賑災,無非是督促官吏賑濟,可是真有這樣容易?錢糧如何輸送,如何甄別災民,如何防止差役上下其手,嗯,就以監督官吏來吧,朝廷有很多冗員冗官對不對,那麼要解決的辦法是什麼呢,劉公公從前建議推行新政,這新政確實很好,也提出了解決冗員冗官的辦法——裁撤。你看,連劉公公都知道怎麼解決吏治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