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秋很認真地對眼前的差役道:“一般的出貨價格,也不過五兩銀子而已,**兩銀子,這也太嚇人了,不是采買之人貪墨了錢財,就是供應的商賈有問題。”
“呃……”這差役哭笑不得起來,就算知道上頭有人采買時貪墨,可和自己有什麼關係?自己隻是一個微乎其微的人物,哪裏敢上頭的不是啊,這不是找死嗎?
葉春秋也就是有點職業病的心態,笑了笑,知道和他這些令他為難,也就不再了。
等到那差役取了筆墨紙硯來,葉春秋居然很坐得住,事實上,他一直希望找個時間好生地休息一下,好好地構思一個問題。
新軍的規模已經抵達了六百人,六百人已經算是為數不少了,而實際上,如何更快地提升新軍的戰力,一直都是葉春秋必須解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葉春秋一直都希望給鎮國新軍裝備遠程的武器。
而唯一的遠程武器,除了火銃之外,似乎也難尋其他的替代品。
來也是可笑,每一個人都認為葉春秋大難臨頭,眾人還在外頭吵得不可開交,有人擔心,有人落井下石的時候,葉春秋竟是在這裏全心全意地思索著鎮國新軍下一步的問題。
鎮國府已經能夠造車,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規模的鍾表作坊,不但培養出了一批非常優秀的新式機械匠人,更重要的是,已經漸漸培育出了一個產業,這就使得,在加上研究院搜羅和培育了一批能工巧匠,一些基礎的機械原理,也開始在鎮國府大行其道,許多人開始孜孜不倦的學習,這就導致鎮國府無論是機械水平,還是熟練的製造匠人,都已經得到了長足的展。
葉春秋絕不是一個生活在夢幻中的人,他很清楚,自己所為跨越時代的知識,就算一次性丟出來,怕也沒有人願意去學習和汲取,這倒並非是古人愚蠢,最單純的理由卻是,無利可圖。
學這些有什麼用,你這些機械原理,這些齒輪和彈簧的製造工藝,學了我不如去種地,不如去讀書,畢竟那才是能讓人吃飯的東西;這便是葉春秋非要造車的原因,隻有讓車坊生出利潤,才會更大規模的雇傭巧匠,給予優厚的待遇,正因為待遇優厚,大家才肯去究其原理,因為隻有精益求精,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
而到了而今,顯然製造槍械的時機已經有些成熟了,當然,現代槍支葉春秋倒還沒有指望,不其他,就那後世的子彈工藝,對這個時代也幾乎屬於是碾壓般的存在,所以製造槍械容易,製造子彈反而是困難重重,葉春秋唯一所能寄望的,就是後裝擊槍上,現在的水平能達到曆史中南北戰爭槍械製造的工藝水平,對葉春秋來,已是極限,甚至可能,水平還要更差一些。
當然,即便如此,顯然葉春秋要構思和設計的火銃,依然可以領先這個時代兩百年,這對葉春秋來,顯然已經足夠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