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該出手時就出手(2 / 2)

一下子,這佛塔裏頓時彌漫起了一絲不一樣的氣息。

葉春秋這分明就是奔著李東陽去的。

李東陽是打壓宗室的重要推手,而他的一切理論,都建立在宗室奢侈無度上頭,這件事,倒是令許多人引起了共鳴,也正因為如此,宗室才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

可是現在……葉春秋卻提出了一個致命的問題,對啊,你們窮,你們舍不得,可是為何,在這件事上,你們這樣舍得呢。

竟然將百萬銀錢送給外人。

李東陽原以為,葉春秋要算的是與羅斯人媾和這筆賬,所以他不擔心,可是萬萬想不到,葉春秋卻是借這筆賞賜,直接把矛盾帶到了宗室那裏。

這是李東陽的‘新政’,重中之重就在於對宗室的道德優越感。

何謂優越感,便是我站在正義的一方,而你們,不過是一群糟踐民脂民膏的酒囊飯袋,所以,我然就帶有光環。

而一旦這個道德優勢開始動搖,李東陽的聲望就會遭受打擊。

一個失去了聲望的內閣大學士,即便他是輔,想要做任何事,都會變得困難重重起來,所以有一句話叫做德不配位,因為一旦你的正確性遭人懷疑,那麼任何政令,都可能遭人質疑,甚至你的政敵不再潛伏起來,而是直接跳出來反對,一旦如此,整個朝廷內部,就會出現混亂。

這也是李東陽一個致命弱點,身份上,內閣大學士是不可能比宗室們更加尊貴的,若是連道德製高點都無法占據,還談什麼治理下?

葉春秋不給李公陽喘息的機會,繼續乘勝追擊。

“敢問李公,難道羅斯人比之宗室更加高貴?這羅斯人,不過是蠻夷而已,一群遠在千裏之外的蠻夷,李公卻大方至此。可曾想到,大明的宗室,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孫,潢貴胄,貴不可言。”

“可是在李公眼裏,竟連一群蠻夷都不如,春秋要問,李公是大明的輔,還是羅斯人的輔,李公食的是大明的俸祿,是受陛下的供養,還是受蠻夷的的供奉?”

“李公學識淵博,曆經宦海,而今既為輔,春秋再鬥膽一問,李公為何要做這等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哈,真是可笑,一麵要太祖的子孫們節衣縮食,要餓他們的肚子,讓他們乖乖為朝廷減輕負擔,指責他們奢侈無度,轉過頭,卻是這般大方對待一群蠻夷,敢問李公,這樣做,能讓人心服口服嗎?”

這連珠炮似得質疑,道理上站穩了腳跟的同時,同時也是一個預示。

預示著葉春秋公然與李東陽反目,不要看這個,鎮國公早不是吳下阿蒙了,他的背後,有許多的人,現在葉春秋公然質疑李東陽,無疑讓許多反李東陽卻不敢冒頭的人將葉春秋視為了一麵旗幟,而這……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