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雙贏(1 / 2)

在那邊塞的重鎮,無論是寧夏或是大同。 WwWCOM

葉春秋曾在這裏賑災和平亂的好處便顯現了出來,不需詩社出麵動,許多生員皆是踴躍起來,自地為王華奔走。

而在南京,因為這裏風氣較為開放,爭論也是極大,何況這裏的士林,大多帶有反傳統的意味。

或許是受了這裏許多官員的影響,來這南京六部的官員,大多是大明廟堂上的失意者,於是不免憤慨,而憤恨不平,正因如此,他們開始反思,他們漸漸對許多事深痛惡絕,而這裏,恰恰成了反傳統的中心。

這裏本是文風薈萃之地,因此各種聲浪都有,王華的呼聲雖然未必最高,可是對於反商,生員們也不太積極,這裏的商業活動太頻繁了,何況大多數人又和北京城那些達官顯貴不太對付,許多人做了半輩子的官,結果……得罪了人,直接被丟到了南京來養老,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雖是身居高位,實則屁大的權利也沒有,大明有兩套班子,在朝的班子在北京城,而在野的班子就在南京。

南京城的達官顯貴們,開始反思起來,自己為何會被丟來南京呢?他們反思愈多,反而心胸漸漸開闊,什麼道統,什麼理學正宗,什麼士農工商,假的,統統假的,你們這些人不就是爭權奪利嘛,所以……

這南京城,也是各種學的起源地,許多離經叛道的言論,大多出自於此,每個人都是寬容的,因為架設你是個偏激的衛道者,你根本無法在這裏生存,你身邊人那些‘高論’,每都能把你氣死一百遍。

這兒生員也多,駐足投票箱的讀書人更是多不勝數,大家有各自的理由,各自的心思,選了各自的人,卻也不因為支持誰而相互指責和痛罵,反而隻是一笑,哎呀,辦完了事,秦淮河裏瀟灑去也。

當然,詩會總能趁熱打鐵,包下秦淮河的畫舫,舉行一些不可描述的活動,讀書人對此,是熱烈支持的,什麼國事下事,什麼家國下,什麼君君臣臣,在這兒不時興,唯有那歌女的唱詞,那美酒佳肴,還有鶯歌燕舞,方能使宿醉而起,不知今夕的讀書人們來一點興趣。

各處的票箱,紛紛沿著官道,火彙聚到了京師,在都察院裏,這兒忙碌了起來,右都禦使鄧大人,還在審他的風紀一案,人早就沒了蹤影,這案子至今還沒有下落,不過細細想來,現在就算有沒有結案,其實已經一丁點都不重要了,讀書人的票都進票箱了,李公就算是外間有一百個兒子,又頂個什麼用?

司禮監的太監親自來此坐鎮,其他各部諸官都來了,緊接著,開始將票全部開箱,無數張紙片,便如雪花一般,全部置入一隻大箱子裏,緊接著,貼上封條,直接被送入宮中,在司禮監裏,開始進行驗票。

此時,這京師裏少了幾分南京城裏的灑脫,在這權利的中心,所有的人都在翹以盼,不緊張都是假的,這世上終究還是有關心國事的人,無論是何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