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王華,顯然已經麵臨了一個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 Ww W COM
若是繼續堅持,百官離心離德,倒也罷了,讀書人反對,這也是罷了,那麼地方上的群情洶湧呢?
他忍不住看了一眼朱載垚,朱載垚通紅著臉,神色間,顯得更加的不安了。
這個少年生在帝皇家,懂得要比同齡人多得多,麵對此情此景,內心想必也是憤怒的。
可他終究還是個孩子,雖然已經比絕大多數的同齡人要成熟得多,可並沒有遭遇過什麼真正的大風大浪。
即便是當初監國的時候,整個朝廷都在他的身邊,每一個人都在為他獻計獻策,而他要做的,不過是從善如流罷了。
楊一清,還有這七八成的大臣,此時表明出來的態度,都給朱載垚的心裏投下了一個陰影,一下子,他才意識到,自己所熟知的那個世界,熟知的人,都開始變得陌生起來。
而今,隻有王華在勉強支撐,他顯然也已經開始動搖了。
硬碰硬嗎?後果實在難料,若是硬碰硬,整個朝廷都會分裂,接下來會是什麼呢?自然可能引地方的叛亂,甚至還有奪門之變,他很清楚,許多人選擇了立場,就已經沒得選擇了。
那麼……這就極有可能將太子殿下,還有張太後和皇後置之死地了,可是……若是妥協呢?
妥協的話,倒是有可能獲得苟且偷生,想必太子殿下會被封一個親王,然後被打去藩地,這當然不是好的結果,卻也不是最壞的結果。
經過一番深思,王華禁不住道:“你們既然認為太子若是克繼大統,便會動搖國本,卻是不知誰來坐這江山,才是最為合適?”
王華這一手,顯然是以退為進。
而今是你死我活,已經不再是用空話和官話就能圓過去的。
王華不相信,這裏的人都是鐵板一塊。
王華既然問出這麼一句話,顯然,王華已經動搖了。楊一清臉色便也平靜了許多,卻是道:“這個,是往後再議的事。”
王華皺了皺眉道:“今日要議的就是這個,如何還能拖到以後?”
“那麼,老夫認為……興王世子,或許合適。”楊一清終於道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圖窮匕見。
不得不,興王世子確實算是最合適的人選了,楊一清並沒有錯。
興王本就是弘治皇帝的兄弟,而世子乃是朱厚照的堂弟,算是在皇族裏,跟朱厚照在血緣上最為親近的。
起興王世子,如今十多歲的年紀,在這大明朝裏,也算是成人了,既已懂了人事,又不擔心年紀過大,但這樣看,完全可以保障未來國運長久。
最重要的是,興王世子對於新政的態度,是完全可以預測的。
這京師裏的達官貴人,誰不知道當初興王父子跟葉春秋鬧得非常的不愉快,既然這父子本就和葉春秋有著深厚的嫌隙,那就絕不可能與葉春秋同流合汙,想必對於葉春秋的泰山試行的新政,情感上必然也有很大的抵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