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鬧笑話了(1 / 2)

顯然,朱載垚雖年少,但是經曆了這次變故後,人也漸漸成熟起來了,更別今兒就是有備而來的,看那些往日最會來事的百官依舊一臉木然,朱載垚反而鎮定自若。 Ww WCOM

此時,朱載垚接著道:“沒什麼忌諱的,既然你們不敢,那就朕來吧,亞父眼下出關在即,朕幾次想要挽留,可亞父非要走不可,哎……朕哪,也就不好繼續強留了,朕的心裏,有兩個父親,可是這底下,哪裏有做父親的,給兒子稱臣的道理?朕以為……這一次賞,就不賜予什麼封地,封什麼官兒了,就一條:魯王葉春秋,與朕情同父子,朕念其大功於朝,依舊請他還魯國,敕魯王,位在諸侯王之上,加九錫,準其參拜不名、劍履上殿。”

語出驚人,估計就是形容這種狀況的,此言一出,便連原本沉默的百官,頓時也嘩然了起來。

所謂的九錫,可不是好玩的啊。

這九錫乃是九種禮器,是子賜給諸侯的特殊殊榮,分別是車馬、衣服、樂器、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等等,這九種禮器,便是位極人臣的象征,漢朝的時候,王莽、曹操就曾加過九錫,再之後,司馬昭還有此後宋、齊、梁、陳的開國皇帝都曾加過九錫,此後的李淵、王世充,還有北齊的皇帝高歡,以及創建了北齊的兒子高洋。

到了後來,這九錫幾乎就形同於謀朝篡位的象征。

為何?因為九錫隱含有上承命的象征,什麼人可以上承命呢?唯有子!

而作為臣子,本來這所謂的承命乃是一種殊榮,可是大臣與子一樣,都承了命,用的乃是這九件禮器,這即意味著,臣子的地位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

以至於這加了九錫的大臣,無一不是最後都成了開國的子。

到了現在,這加九錫,可以是形同於是罵你是亂臣了。

一開始,大家倒是有點以為這是朱載垚的某種暗示,莫非是暗示魯王殿下乃是亂臣賊子,所以用九錫來羞辱魯王殿下嗎?

難道……陛下與魯王已經反目了嗎?

可是細細一想,大家卻很快否決了這個想法。

很簡單,這不符合邏輯啊!就算是反目了,這魯王殿下馬上就要出關就國了,陛下何須要借此來羞辱魯王呢?何況,子現在的地位還未必穩固,朝野內外,有不少心懷不滿的,現在陛下本來就靠魯王殿下的威信在撐著,在這個節骨眼上,會故意來羞辱魯王,這對陛下有什麼好處?

可起來加九錫,在這大明朝,還真從未有過有此殊榮之人,甚至一度,相當於將加九錫的製度算是廢黜了。

現在突然提了出來,怎麼能不讓人開始帶起各種的猜測來?

可是這越猜測,越是令人感到猜不透。

反而是朱載垚看著大家各異的臉色,不禁覺得奇怪,忍不住道:“諸卿家,莫非以為朕的亞父配不上九錫嗎?何以如此?朕在周禮中讀過,朕在《春秋》、《周禮》中讀過,九錫之禮,乃子至高的厚賜,受封之人,乃子代賜其命,怎麼,若是諸卿有什麼話,但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