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競爭對手(1 / 2)

其實葉春秋心裏,也是沒有答案的。

可是現在,葉春秋的目的卻很明確,那就是拿下中亞。

為什麼葉春秋將目光放在中亞上?因為中亞乃是世界島的中心,拿下了這裏,便是葉春秋實踐真正宏圖霸業的開始。

當然,毫無懷疑的,這裏頭的困難度必然極大。

工業革命之後,產生的多是海上的帝國,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海上的帝國建立最為簡單和成本最低的,隻需要控製一個個港口,將其串起,保證對各州的威懾,霸權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就如後世的英國,隻要控製了蘇伊士運河和直布羅陀,那麼就等於是控製了整個地中海,隻要控製了馬六甲,就等於是確保了印度洋和中國南海的航道,任何人觸犯到了英國人的利益,那麼英國海軍可以自英國本土,一路經過直布羅陀、蘇伊士運河,再至沿途的各個殖民地進行補給,確保直接有足夠的打擊能力。

可想要徹底控製世界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那就是這種海洋帝國的十倍百倍了。

當然……極大的風險和難度下,其收益必然也是巨大的,而且可以使魯國的基業更加的穩固。

曆史上的歐洲沒有能夠建立世界島的霸權,其實未必是因為帝國的實力不足以打通世界島,穿了,不過是因為列強並起而已,實力最強大的英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軍,想要建立陸上霸權,卻會被法國和沙皇俄國從中作梗,而法國擁有最強大的陸軍,卻往往會被英國人製衡,扶植各種國家,阻止他們西進,沙皇俄國幅員萬裏,一直覬覦世界島,卻被英國和法國而聯合起來,一場克裏米亞戰爭,直接斬斷了他們的利爪。

可是現在,魯國的情況卻是完全不同,現今的魯國算是當今世上唯一的先發國家,如無意外,葉春秋甚至相信在未來的數十年之內,都難以有可以與之匹敵的對手。

所以理論上來,眼下的時局,就是葉春秋實踐霸業目標的最大戰略機遇期。

拿下中亞,南下印度,建立統治,西進非洲,便可以製霸非洲大陸,甚至控製整個地中海。

英國人的海軍衰弱了,所以殖民地爭相獨立,可是葉春秋卻以為,陸路的霸權,更為持久。

因此,葉春秋一麵籌備著西進的戰爭,另一麵,則命人將魯王衛的葉茂才叫了來。

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魯王衛的第一批骨幹,已經搭建了起來,北鎮撫司逐漸開始滲透進魯國內部的各個機要,可這隻是第一千戶所的職責,現在,自然是該趁熱打鐵,締造第二千戶所了。

葉茂才也不是初出茅廬之輩,他的眼界也看得遠了,當然能意識到,魯王衛將要承擔的,會是比之前更大的責任。

隻是當葉茂才進了公房,卻見葉春秋抱著手,正看著牆壁上的一副輿圖,聚精會神的樣子,而那巨幅的輿圖上,已經被做了無數的標記,很是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