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上市(1 / 2)

然後值得一提的就是淩霄閣的上市之路,IP之路終於到點了。

電影行業拚的是資本,別看華,阿狸,華訊等影視公司,這些資本投資的公司,其實一直都在交學費。

論投資回報率,放眼華國影視圈,還真的都沒有誰能和淩霄閣相提並論。

但是實際上呢?電影再大賣,回報率再高,也依然遠遠無法和資本運作相比。

為什麼當初姚鼎會寧願不賺錢也要拉著林霄弄出來《變臉》,還不是因為,《變臉》華的確沒有賺到錢。

但是對於資本市場而言,華的股價卻是飆升了好幾個點,那點電影的利潤,真心可以忽略不計。

淩霄閣有錢,不差錢是真的,但是那也要看和誰比。

而且上市對於一家公司的影響是巨大的,對內對外都是一種極大的利好。

提起上市,人們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紐交所的敲鍾儀式。

很多人其實不理解為什麼上市要敲鍾,但是不妨礙很多人將上市時刻的敲鍾之旅當成是一生取得的最大的成就。

其實在華國人的傳統意識當中,敲鍾並不是什麼好事,有句話叫做喪鍾為誰而鳴?

但是在當下的社會,卻成為了一種象征,一種成就,一種榮耀加身的儀式。

不得不,資本的力量是強大的。

如今,敲鍾已經成為一場秀。

按,公司上市,這麼正式的場合,搞那麼些亂七八糟的,不好吧。

嗬嗬,剛好相反,為了配合公司上市受矚目,各家公司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來讓這一敲鍾時刻更具熱點與話題性!

經過漫長的等待期之後,淩霄閣終於通過了IP。

而《功夫熊貓》的火爆票房,也成為了淩霄閣上市的助推器。

早前淩霄閣其實有很大的短板的,那就是林霄依賴症,一家影視公司,公司僅僅隻依靠一個導演,對於核心人才過度依賴,這是極其不安全的,也是曾經很多投資者對淩霄閣的最大的忌諱。

可是隨著陳鶴的《失戀三十三》《老男孩》,以及南柯的《華國合夥人》的成功,算是成功的補全了這塊短板。

淩霄閣從林霄獨自支撐,變成了三駕馬車並駕齊驅,雖然林霄依然是淩霄閣的核心,但是卻已經不僅僅隻有林霄了。

後續的姚鼎的院線戰略,也是淩霄閣上市的噱頭之一。

內容方麵淩霄閣已經是華國影視圈獨樹一幟,可以投資回報率方麵無人可以比肩,但是這是軟實力,業務單一不是什麼好事,而院線的戰略,就成為讓淩霄閣兩條腿走路,讓淩霄閣的上市計劃,趨於完整。

《功夫熊貓》還在熱映,淩霄閣的敲鍾時刻即將來臨。

好吧,其實《功夫熊貓》並不能算是淩霄閣的電影,實際上《功夫熊貓》是三樂動畫的。

兩者之間雖然大股東都是林霄,但是並不是同一家公司,但是有時候,投資,不僅僅看公司也看人。

林霄,肖潔,姚鼎,陳鶴,南柯,以及已經隱然有淩霄閣一哥的吳等淩霄閣的藝人們,都來了。

沒有站在那個位置,或許無法理解那種感受。

但是真正站在那個位置的時候,會發現,有時候儀式感真的很重要。

淩霄閣即將迎來巨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