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本家大宅(1 / 2)

蘇我本家大宅,是座足以稱為宮殿的龐大建築群,雅致的和式房屋無論白的靜謐端莊還是夜晚的燈火輝煌都顯得無比氣派華貴。

建築本身是平安時期的風格,雖然後期的修繕和現代化的追加並不少,可卻因名家的設計和規劃,並未破壞原有的韻味。

值得一提的是,這片平安時期風格的建築群,並非是單純的仿古,而是貨真價實從平安時期傳承至今的建築瑰寶。

據是平安時期受到迫害的蘇我家祖先歸隱山林時所建造,因為誤打誤撞將院落建於龍穴之上,機緣巧合下受妙高龍神所庇護,本該沒落的蘇我非但沒有就此消亡,反而權勢日益高漲,最盛之時甚至獨霸北陸道,坐擁佐渡、能登、加賀、越中、越後、信濃、出羽七國。

龍神庇護什麼的無非是傳故事而已,不過蘇我曾坐擁七國卻是實打實的事實。

蘇我大宅分為內院和外院兩部分,自古代傳承下來的內院,以及明治維新後新修的外院。

最開始的時候,外院是當時的家主對西洋文化感興趣而修繕起來的洋風院落,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西洋舶來品的廣泛普及,這座西式的院落反而逐漸開始本土化,最終成為內院的附庸,蘇我家大部分仆從都居住於此。

內院是純粹的傳統和式院落,因此車庫和倉庫之類的功能性建築全都被放置於外院,也就是,車子隻能到內院的門口。

下了車,經過家裏仆人全體出席所組成的儀仗,飛白在名櫛的帶領下向著主屋走去,本來的話應該是稍作休息之後才拜見外祖母蘇我夜子,不過似乎是因為祖母有吩咐,飛白剛到家就馬不停蹄地被帶到了祖母所在的屋子。

作為一家之主的祖母蘇我夜子並沒有居住在主屋,而是居住在主屋後麵的佛堂裏禮佛,除了重大事情之外基本是寸步不離。

飛白從都不喜歡那間佛堂,不光是因為濃重的檀香味,更是因為那間佛堂似乎本身就有種七國的氛圍,置身於其中恍若置身異界。

佛堂裏供奉的也不是什麼佛祖菩薩,而是手捧無名靈位的悲憤仁王,總而言之無處不透露著古怪。

脫下鞋子走上階梯,推開門後迎麵而來的就是能讓人口鼻麻木的濃重檀香味,已經稱得上毒氣的過重氣味讓飛白一陣幹咳。

氣味來自於仁王像前的銅爐,銅爐裏密密麻麻插滿了香燭,而據在‘禮佛’的祖母夜子,正盤腿坐在香爐前的蒲團上,懶散地倚靠在香爐上,手裏細長的瑪瑙煙杆隨著音響裏的演歌節奏上下晃動。

光看外表的話,蘇我夜子隻是個年過四十風韻猶存的美婦人,渾身上下散發出一種不問世事不理凡塵的慵懶和脫俗,但實際上從飛白記事起,蘇我夜子就是這樣一副容貌,十年的時間仿佛沒有在她臉上留下一點痕跡。

聽到聲音,閉目養神中的蘇我夜子睜開一隻眼睛,淡然的眸子看向飛白。

“這不是我家的寶貝孫女嘛,終於舍得回家來看我這個將死的老太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