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皓是孫權的孫子,這孫子可真不是個好東西。本來他的前任孫休死了應該是孫休的兒子繼位,可奈何當時政局不穩,西麵的蜀國剛剛被魏國滅了。所以吳國的大臣不想讓孫休年幼的兒子繼位,都想立一個年齡大一點的來掌管國家。
於是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便在孫氏一族內挑選,選來選去選到了孫皓頭上。因為孫皓當時勤奮好學,而且為人穩重沒犯過什麼大錯。濮陽興和張布一點頭,就你了。
可是他倆沒想到的是,孫皓那些好學的樣子,都是偽裝出來的。人為了權利,總要先壓抑住自己原有的天性,等到自己大權在握時,便會漏出自己原本的模樣。
孫皓就是這麼一個人,他登上帝位屁股坐熱後,便開始肆無忌憚的飲酒作樂。濮陽興和張布看著孫皓這麼一副紈絝子弟的樣子,腸子都悔青了,當初怎麼眼瞎就選了他做皇帝。心裏再後悔,目前也隻能老老實實的接受現實。就在他倆唉聲歎氣的時候,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孫皓。
孫皓一聽說濮陽興和張布後悔讓自己做皇帝,二話不說的就把他倆抓起來殺了。反正我現在就是皇帝,你不聽我反抗我,我就把你殺了。就這樣,孫皓開始了他粗暴野蠻的統治之路,隻要是反抗他的,一律處死沒商量。
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司馬炎在晉國整頓軍務並讓百姓安心務農使晉國軍農蒸蒸日上的時候。遠在建業的孫皓,卻大張旗鼓的帶領吳國玩搬家。
為什麼搬家呢?因為孫皓除了美酒和女人,還比較信奉神靈玄學,他對這些祥瑞神跡深信不疑。以至於他身邊有很多投其所好借以巴結他的術士,其中有一個叫刁玄的術士告訴他說:“東南方有天子氣,得天下的人,應該是揚州和荊州這兩個地方。”
孫皓一聽這話,自然是坐不住了。古代的帝王最忌諱的就是這類什麼天子氣,什麼誰家祖墳建在龍脈之上。你說有天子氣,那天子氣究竟什麼樣?這玄乎其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隻有專業人士才能看得見。這專業人士也大多都是胡扯,因為這種玄學之事,取決於帝王是信還是不信。這很顯然,越是權利至高無上的人,越是對自己的權利看的比命都重要。本著寧可信其有,不能信其無的心態,你說有,他便肯定有。
既然在自己的地盤上出現這種東西,那孫皓肯定要把這挑戰自己皇權的天子氣給壓下去。可是要怎麼辦才好呢?
正在孫皓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遠在西陵的步闡給他上了一道書。步闡對孫皓說:“現在晉國厲兵秣馬,很可能會大舉進攻吳國,我們應該早做打算以防不測。陛下不是聽說荊州有天子氣嘛,我建議你把都城遷到武昌這個地方,這樣既能鎮守荊州之地迫使晉國不敢來犯,又能鎮壓陛下所聽到的天子之氣。”
孫皓看了步闡的一番上書,頓時茅塞頓開。這步闡說的有道理啊,我要是遷都到武昌,豈不是兩全其美。於是立即召集大臣宣布,馬上遷都武昌。
吳國的大臣一聽說孫皓要遷都,那是頓時炸開了鍋。這遷都可不是小事,一個都城的穩固代表著整個國家的穩定。沒聽說過古代哪個帝王吃飽了撐的在政局穩定的環境下遷都,這種動搖國本的事,大都是國家遭遇大難外敵入侵,不得已為了江山社稷才遷都。所以這些大臣異口同聲的拒絕了孫皓遷都的命令,這孫皓是什麼人,他就是喜歡有人跟他抬杠。你越反對我,我就越要遷都。況且我是這個國家的主宰者,凡是反抗不聽命令的一律殺掉。
這下大臣們老實了,朝堂上一片崩潰,所有的大臣一邊哭著一邊回家收拾行李準備遷都。
就這樣孫皓帶著這些大臣和許多家眷,扶老攜幼浩浩蕩蕩的向南昌出發。曆經千辛萬苦到達武昌後,孫皓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呢?挖別人祖墳。
隻要是風水比較好的達官貴人的祖墳,統統給他破開,這樣他的後世子孫就不能興風作浪。挖完這些祖墳以後呢,孫皓自以為高枕無憂了,就開始繼續吃喝玩樂,該享受的一如既往的享受。
這個時候丁忠剛剛出使完晉國返回武昌,孫皓很高興,就大擺筵席請大臣喝酒。喝的正盡興的時候,孫皓就舉杯讓所有大臣同飲一杯。而這時候,一個名叫王蕃的常侍可能喝的有點多了,別的大臣都跟著孫皓一起舉杯共飲,他卻一動不動。
孫皓自然是看到了王蕃沒有動,你就是喝的再多你好歹舉起杯子來意思意思,你連個意思的意思都沒有,你是什麼意思?你是不是瞧不起我孫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