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初秋,晴天。
才下過小雨,路麵的黃土濕潤,散發出青草沾水後特有的香氣,此時聞著比花香還沁人心脾。一條足以讓兩輛小四輪馬車並排通過的石頭路從矮山左側斜斜而上,越往上麵,籠罩矮山的薄霧越濃,青翠披著白紗,竟有些飄渺的意味。
一名管家打扮的中年人身後跟個年輕小廝,二人風塵仆仆,提著東西站在石頭路邊張望。好容易等來肩挑蘋果的婦人,中年人上前幾步攔住她,笑問:“這位大姐,盛材書院可是在這附近?”
婦人放下扁擔,用暗色麻布衣袖擦額頭,打量麵前這個男人,笑道:“一看大哥就是外地人吧,連狀元書院在哪裏都不知道…”。中年人疑惑道:“狀元書院?是盛材書院。”難道此處哪裏有個狀元書院?
婦人道:“就是你要找的那家書院呐,盛材書院在咱們這裏可有名了,自打先帝登基起,十個狀元裏有六個出自於那裏,從薛院長接手書院以來,二十多年,連著八個狀元都在這裏讀過書,所以咱們平日隻叫它狀元書院。”
中年人道:“對了,這書院的確為天下第一學府。”
婦人放下扁擔道:“哎呀呀,聽說裏麵讀書的全是大戶人家的公子哥兒,非富即貴,我瞧見的,每月底那三天,公子們下山,身上穿的綢子衣裳戴的玉器配件,嘖嘖,一樣頂咱們窮苦人家吃多久的了,咱們這樣的人,想要去看一眼都難!”
中年人微微歎口氣,點頭,他的行程有點匆忙,不願意和婦人說下去,忙笑問:“大姐,書院是從這邊上去吧?”
婦人粗黑的手指指向矮山左側的路,道:“喏,就沿著往上走,腳程快的話,小半個時辰就可以看見書院了,可大著呢,我隔壁的王大爺常常去那裏送菜,他說那書院屋子全部用上好的鬆木建成,光最小的課室都比咱家破院子大好幾倍…大哥是去看自家少爺?咱這蘋果今兒早上才從樹上摘下來,新鮮著呢,你看,又大又甜,您嚐嚐,不爽口不要錢,買幾個給少爺送去吧!”
中年人遲疑了一下,朝小廝點頭,小廝撿了幾個蘋果付過錢,二人往矮山上走去…
第一章
早在二十年多前,盛材書院就被譽為天下第一書院。不僅因為偌大的藏書量、獨占一匹山頭的建築麵積和人才輩出的曆史,還因為先帝當年對書院青睞有加,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對它讚不絕口,給予很高的希望。打那以後,天下百官,但凡不在京城居住的都願意把自家兒子送來這裏讀書。
這些人家的子弟畢業後大多入朝為官,漸漸的,盛材書院是朝廷人才的提供基地成為家喻戶曉的事實。
院長薛夫子年過五旬,德高望重,是本朝教育界的泰山北鬥。自從擔任遠在以來,書院的名聲前所未有的高漲,“盛材”之名名副其實。
每隔三年,都有一批年輕的新鮮麵孔經過考核入書院讀書,三年後參加朝廷的開科取士。
學子們青春年少,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因為有著顯赫的家庭背景以及優渥的生活條件,舉手投足之間散發出一股難以掩飾的傲氣。大多數學生,除了對那幾個學業成績特別優異的世家子弟,和監院、書院主持外,他們對別的同學,甚至教書的經長、講書都無應有的十足敬意,以禮相待的同時,總伴著一絲高於常人的驕傲。
由官府出資,書院建在矮山上靠近山頂的地方。院內建築分成五大片區,分別為課室、飯廳、夫子們的居住辦公區、學生住宿區以及後勤區。建築物的橫梁、柱子上全部塗著暗棕色的漆,即防蟲,又顯得古樸莊重,梁上、簷上雕著簡單大方的花紋,正是屈原口中的江離、辟芷、蘅蕪,意示君子品性高潔,芳如香草。
課室的頂上四個角各坐著一隻石雕的螭吻,栩栩如生,張開嘴巴翹著尾巴,用以避火驅邪之意。黑色的瓦塊上長著淡淡的青苔,兩旁時令鮮花花開不斷,剛下過的細雨給梧桐、槐樹葉麵上淋出薄薄一層水汽,寬敞平整的路邊鑽出幾根野草,上麵掛著的水珠還沒有散去。
正是上午放學的時候,學子們從課室裏三三兩兩的走出來,口中說笑,腳步輕快,身著統一顏色、款式、質地的院服。
院服乃書院學生每天必穿之物,淡灰色的長衫,黑色衣邊,布料硬挺,穿在身上四平八穩,仿佛書院想用這樣的衣裳壓製住年輕男子身上過餘的飛揚與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