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問道地仙(下)(2 / 2)

“還是打坐入定的功課。”王青雲道長淡然回道。

“打坐入定究竟是怎樣的?無人無我還是神遊四方?”

“初學者,首先是要靜心,什麼都不要想,後期可以做到無人無我的境界。等你能陽神出體的時候,便可以神遊十方八極了。”王青雲道長回答。

“陽神出體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境界?”木聖言十分好奇,之前自己竟然被王青雲背著跳上靈道山的大上方,簡直不可思議。

“雖然我跟你說過我會知無不言,可是這還真的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嗬嗬,等你功夫到了自然就知道怎麼回事了。”王青雲道長這麼大智慧的人竟然也無法解釋出陽神出體的奇妙。

“現在好多自詡高人的道士,總是吹噓自己,有的甚至說能通神。是真的嗎?”木聖言問道。

“那大多是說給別人聽,做給別人看的。他們要吃飯,不搞點什麼花活兒,看的人就不會輕易相信他有兩下子。現在的人也是,總是信假不信真。”王青雲道長回答。

“您的意思是說現在道士裏沒什麼高人嗎?”

“不,高人還是很多的。隻是有些高人並不出來讓你看到。拿我來說,我出家多年,過往高人遇到過不少,也從他們那裏學到了不少東西。”

“那為什麼現在有人走遍名山,尋師訪道,卻沒有遇到過一個高人?是不是高人都關起門來自己修煉,不願意帶徒弟了?”木聖言想到訪道這件事情。

“我們的道友們在訪道的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總以為年齡大,出家時間長的人才是高人。但是我要跟你說,有些十幾歲的年輕人也能講出出家幾十年的老道講不出的道理來。高人跟年紀大小、出家的時間長短無關,關鍵在於他說給你的道理。而高人教徒弟,他也要看這個人的根基和後天的修行,還有就是有沒有緣分。你說自己根基不夠,那也不怕,有些高人跟你有緣,他就願意教你。總的來說,師傅找徒弟容易,徒弟找師傅就很難。訪道是很重要的,高人是否願意見你,跟你的人品、恒心、根基等很多因素都有關聯。”王青雲道長說道。

“如您所說,道教的高人不少,可是為什麼現在的道教卻沒落了?道教可是我們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啊,現在卻是非常的衰敗,遠不能與其他幾大宗教相比,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道教中棟梁之材不多,一些領袖人物也缺少弘揚道教、濟世度人的心願,一些真正的高人又都隱修起來,自己學到的東西不傳人,導致失傳。而且還有相當一些智慧不夠的人將道義理解錯了,也用錯了,又把錯誤的東西傳給了下一代。正所謂秀才是孔子的罪人,道士是老子的罪人。有些歪嘴的道士把好的東西念歪了,所以造就了今天這樣的局麵。”王青雲道長不禁歎氣。

“您說的很對,修道的都追求清靜無為,都藏起來了。即便世間有不平的事,也不出來理會。這多少也降低了道教在老百姓中的影響力吧?”木聖言問道。

“清靜無為,什麼都不管,誰來養活你?就比如說現在的終南山,如果天下不太平,你藏在山裏也沒用,一樣被人打擾,等你被壞人逼得沒有吃、沒有住、沒有修行的地方的時候,你還怎麼清靜無為?怎麼修道?當年,邱處機祖師為了挽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遠行萬裏,去勸說成吉思汗少殺人,就是為百姓造福。修個什麼都不管、不聞不問,是沒用的。真正有智慧的高人明白這樣的道理,所以雖然他的身體藏起來了,但是陽神出體神遊的時候,也會路見不平、積德行善,這修的才是大智慧。完全封閉自己的人是自私的,他也修不成。”

“那為什麼世間的戰爭、瘟疫、水災、火災,修道人不出來阻止?”

“劫難不是一個人的能力就能夠改變的。每個人都隻能夠量力而行,有緣的能幫一下就幫一下。邱處機祖師勸說成吉思汗少殺人是對的,但是如果修道之人幫一方打另一方,那就不對了。”

木聖言聽了王青雲道長一番話,似有感悟,低頭片刻。“王道長,現在有好多人開始學道,並且也有人到終南山來拜訪隱修,甚至有人就住了下來。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們都覺得那是有錢人才有的想法。有些人總想先齊家,然後再修身。還有些人照著書上的練,然後就說自己如何如何了。”

“這都是修不成的。”王青雲道長很肯定地回答。“享受慣物質生活的人突然想到深山裏吃點苦頭,他是熬不了多久就要走的;照著書練練屬於盲修瞎練,也難有成就。如果修道這麼簡單,遍地都是神仙了。修道一定是在苦中修的,在大苦大難中才能有所體悟。”

“王道長,我還有兩個問題。”木聖言說道。

“木兄弟,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