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古古的駱駝車,兩米寬的沙土小道,左邊是閃著粼光碧綠的湖,右邊是茂密的蘆葦,蘆葦牆後是青翠的水草。
藍天下,湖水清碧,溫柔如緞。如牆的蘆葦裹圍著水韻悠悠,有野鴨飄浮其中,鷗雁一掠而過的刹那,真疑自己是到了江南水鄉。
六點左右,在南方已是太陽西下了,但是,這裏仍舊感覺炎熱無比。坐在顛簸非常的駱駝車上,感覺自己像古人。印象中從沒坐過這樣的車。老M說當年絲綢路上的駱駝車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樣子,叫勒勒車,用來載人載物的運輸工具。那車軲轆直徑一米多,全是木製,據說現在已沒有幾個木工師傅會做這種車了。小道沙路本來就不平坦,隨著駱駝左右搖擺般的走動,真怕一不小心就被蕩出車外。牽著胳駝的是一個西藏小夥子,一頭自然曲卷的齊耳長發,穿著牛仔褲文化衫,黝黑的皮膚,在烈日下閃著油光,非常自然地唱著聽不懂的藏曲小調。遠處是黃色沙漠,近處是湖,湖邊是草,走的道像古道,坐的車像古董文物,身邊的朋友說著極現代的詞句,我一下子有不知身在何處的幻覺。
到了湖邊就心動了,清澈的湖水,像海又像湖,微微有浪,一波一波很溫柔地吻著岸邊沙地,蘆葦茂盛,蕩蕩然很壯觀。這湖水是由戈壁中千百眼泉水自然彙聚而成的,涼涼的,潔淨如鏡。聽梁老師說這湖裏有很多草魚(鯇魚〉,肥美壯碩,五六斤左右的很常見,因為沒有汙染,味道極鮮美,非常純粹的綠色食物。閑暇呼朋喚友到這裏垂釣,品茗煮酒啖魚,一定是享受吧。湖邊一角,有三兩遊人在遊水嬉戲。小嫂子也是第一次來這花城湖,開心得脫了鞋在湖邊走,一個勁地說:真是太美了,不愧為第二月牙泉。
真的,花城湖還叫太陽泉,因西北部與連綿的沙丘相接,影人泉湖,有“不是月牙泉,勝似月牙泉”之美譽呢。
湖灘往上,就是沙漠。熟知沙漠這詞,親近它卻是第一次。不高的沙丘,踩上一腳卻退兩步,沙浸著鞋,大家都脫了鞋走路。光腳走在沙上,很舒服,才發現沙細密如綿似白糖,軟軟的,像小時候在河灘玩過的泥漿沙。站在沙灘,及目處,沙漠形狀起伏有致,流線有段,刀劈斧伐般,真正的大漠風光。沙粒細膩竟有五彩之質,實在想象不出這沙是怎麼來到這湖邊的?是先有沙漠還是先有湖呢?看到這遼闊無邊的沙漠,思想好像很蒼白,近於半癱狀態。
走過沙漠得遇草原,這就是真正的草原了,沒膝的綠草如一張巨大的毯子,鋪成一片,路不知在何方,你踩上任何一腳,都可以走出一條路來。隨著老況兩口子,一深一淺地進入草地,我不知要用草地或草甸的哪一個詞來形容才恰當,一望無際,“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自然就冒了出來。要是此刻有羊群那該是個多麼美妙的景致?第一次見草原,第一次見沙漠,第一次見戈壁,竟然是在同一地域,何其有幸,一覽打盡。
老M像盡興玩累了的孩子般懶懶地躺在茵茵草氈上,嘴裏叨著細草根,有嚼沒嚼的,用極悠然自得的眼神望著藍天,不知在想些什麼。小嫂子坐在他身邊不遠處,巧言倩兮笑容可掬地說著什麼。我一下子看呆了,這動靜相諧的畫麵就好象剛才靜的沙漠動的湖水,天然和諧畫麵啊。又想起山門那兩行大字“造化之化,自然而然。”可想湖主的心思獨特,這花城湖方圓上千畝,湖寬200米到800米不等,蜿蜒而下十幾公裏,一年四季水量充沛。景區雖說是開發,其實更多的是維持保護,因為現在自然的景區隨著旅遊業的興旺越來越少了,如此純粹原始秀美之地,天之造化,是上天遺留的寶物,哪有不愛惜之理?這一點也正是吸引遊人的地方,工商社會,人心疏離,物欲橫流,人們越來越渴望親近自然回歸自然享受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