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暴力引出來的種種新勢力,綜合起來,可以說是有三種:
第一是蘇聯的回到太平洋上來做一個第一流的強國。當華府會議的時候,蘇聯在太平洋上還算不得一個強國,他的政府還不曾被各國承認,九國公約也沒有他簽字的份。華府條約有效的十年中,蘇俄自己忙著整理內部,也顧不到遠東和太平洋。可是自從九一八的一炮之後,日本的大陸政策掮起對付蘇俄的招牌,東四省的淪陷又使日本的軍事勢力直接和蘇聯接觸了。於是蘇聯政府在實行“一麵交涉,一麵抵抗”的手段之下,積極的調集重大的兵力到遠東各境,一麵用大力改進西伯利亞的交通,開發遠東各地的實業。五六年之中,蘇聯已調了三四十萬精兵到遠東,在蒙古西伯利亞的邊境上興造了七千英裏的鐵路,加長了三千英裏鐵路的雙軌。蘇俄的空軍是多數人認為世界第一的。在那無限的兵力背後還有蘇俄近幾年來拚命發展的重工業建設。
無疑的,蘇俄現在已成了太平洋上的一個頭等強國,富源是無限的,人力是無限的。這是日本霸權的第一個大敵,日本不能不鄭重顧慮的。
第二是環繞太平洋上的一切非亞洲民族的國家的新興的軍備。這個新興軍備的大圈子,從太平洋北角上的阿魯興群島(Alcutian Islands)起,南麵直到澳洲與紐西蘭,西麵直到新加坡與荷屬東印度。我去年在美國時,美國政府公布七月份外國在美國購買軍火的,荷屬東印度占第一位。這是預備對付誰的呢?新加坡的英國大海軍根據地,在華府會議之後,本來早已擱置了;滿洲事變發生之後,淞滬戰爭之後,英國人才用全力趕造這個海軍根據地,現在已完工了。據最近英國報紙的記載,英國將要調集重大的海軍長駐新加坡。這又是對付誰呢?香港的防禦大計劃是已在積極進行的了。加拿大從來沒有海軍,我到文尼白市的那一天,早起看報,就看見加拿大首相金格在倫敦宣言要創立加拿大海軍了!還有那南半球的澳洲與紐西蘭,——南太平洋的兩個人間樂土,——從來沒有夢想到國防的需要的,近年也在那兒積極的擴充自衛軍,建築海防工事,製造軍用飛機,努力從煤和片頁岩裏提取汽油。這又是對付誰的呢?至於美國的海軍大擴充,和那從菲律賓直到阿拉斯加的防禦工事,更是大家知道的了。
這一大圈子的新興軍備,都是日本近年的暴力招惹起來的,這是日本霸權不能不顧慮的第二組新勢力。
第三,雖然最後,卻不是最不重要,就是近五六年內新興的統一的中國。日本在東北四省和華北的暴力行為是促進中國統一的一個重要動力,這是我們不妨大度的承認的。在那嚴重國難的黑影之下,一個統一的中國民族國家居然很快的漸漸形成了。雖然這個新統一的國家還是很脆弱的,但這六年國難的陶煉,急迫的需要煎逼出來的一點交通建設和軍事建設,也居然使我們增加了不少的自信力。至少我們現在可以自信我們是在努力造成一個能夠抵禦日本侵略的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