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1 / 2)

九百年前範仲淹爭自由的名言

幾年前,有人問我,美國開國前期爭自由的名言“不自由,毋寧死”(原文是Patrick Henry在1775年的“給我自由,否則給我死”“Give me liberty,or give me death”),在中國有沒有相似的話。我說,我記得是有的,但一時記不清是誰說的了。

我記得是在王應麟的《困學紀聞》裏見過有這樣一句話,但這幾年我總沒有機會去翻查《困學紀聞》。今年偶然買得一部影印元本的《困學紀聞》,昨天檢得卷十七有這一條:

範文正《靈烏賦》曰:“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其言可以立懦。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當時往往專指諫諍的自由,我們現在叫做言論自由。

範仲淹生在西曆989,死在1052,他死了九百零三年了。他作《靈烏賦》答梅聖俞的《靈烏賦》,大概是在景祐三年(1036)他同歐陽修、餘靖、尹洙諸人因言事被貶謫的時期。這比亨利柏得烈的“不自由,毋寧死”的話要早七百四十年。這也可以特別記出,作為中國爭自由史上的一段佳話。

梅聖俞名堯臣,生在西曆1003,死在1061。他的集中有《靈烏賦》。原是寄給範仲淹的,大意是勸他的朋友們不要多說話。賦中有這句子:

鳳不時而鳴,

烏啞啞兮招唾罵於裏閭。

烏兮,事將乖而獻忠,

人反謂爾多凶。……

胡不若鳳之時鳴,

人不怪兮不驚!……

烏兮,爾可,

吾今語汝,庶或我(原作汝,似誤)聽。

結爾舌兮鈐爾喙,

爾飲啄兮爾自遂,

同翱翔兮八九子,

勿噪啼兮勿睥睨,

往來城頭無爾累。

這篇賦的見解、文辭都不高明。(聖俞後來不知因何事很怨恨範文正,又有《靈烏後賦》,說他“憎鴻鵠之不親,愛燕雀之來附。既不我德,又反我怒。……遠己不稱,昵己則譽”。集中又有《諭烏詩》,說,“烏時來佐鳳,署置且非良,鹹用所附己,欲同助翱翔。”此下有一長段醜詆的話,好像也是罵範文正的。這似是聖俞傳記裏一件疑案;前人似沒有注意到。)

範仲淹作《靈烏賦》,有自序說:

梅君聖俞作是賦,曾不我鄙,而寄以為好。因勉而和之,庶幾感物之意同歸而殊途矣。

因為這篇賦是中國古代哲人爭自由的重要文獻,所以我多摘抄幾句:

靈烏,靈烏,

爾之為禽兮何不高飛而遠翥?

何為號呼於人兮告吉凶而逢怒!

方將折爾翅而烹爾軀,

徒悔焉而亡路。

彼啞啞兮如愬,

請臆對而忍諭:

我有生兮累陰陽之含育,

我有質兮慮天地之覆露。

長慈母之危巢,

托主人之佳樹。……

母之鞠兮孔艱,

主之仁兮則安。

度春風兮既成我以羽翰,

眷高柯兮欲去君而盤桓。

思報之意,厥聲或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