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人,天天呆坐在家門口。是寒冷的冬季,老人又坐在太陽下,於是往老人門口走過的人,都覺得老人在曬太陽。但老人不這樣認為,老人認為他在等死。千真萬確,有很多日子了,這個念頭都在老人的感覺裏。也難怪老人會這麼想,早先,老人跟前坐了好幾個老人,他們一起在太陽下,曬太陽。但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一個老人去了,又一個老人去了,再一個老人去了。老人比那幾個老人甚至更老一些。在那幾個老人相繼離開後,老人覺得自己捱不過這個冬季了。為此,老人生出等死的念頭。
一天,老人又坐在門口。老人呆呆地,一動不動。離老人不遠,有一個孩子在放風箏,孩子不時地跑近老人,跑近一次,孩子便喊一聲說:“爺爺,跟我一起放風箏吧?”又跑近一次,孩子又喊一聲說:“爺爺,跟我一起放風箏吧。”老人沒跟孩子去,甚至連話也懶的回一句,老人隻呆呆地坐著,一動不動。
後來,孩子的風箏斷了線,風箏在空中飄飄搖搖了一會兒,墜落在老人門口的一棵大樹上。孩子還小,不會爬樹,也不敢爬樹。孩子在樹下轉了幾個圈後,來到了老人跟前,孩子說:“我風箏掉在樹上了,爺爺幫我拿下來。”
老人沒動。
孩子又說:“我風箏掉在樹上了,爺爺幫我拿下來。”
老人仍沒動。
孩子不依不饒,孩子甚至動手拉起老人來,孩子說:“爺爺幫我拿風箏。”
老人動了,老人看了看樹上的風箏,老人說:“風箏落在那麼高的樹上,爺爺也沒辦法拿下來。”
孩子說:“拿得下,爺爺是大人,一定拿來得下來。”
老人像是受了鼓勵似的,真走到了樹下。但風箏在很高的地方,老人也拿不到。老人想了想,從家裏搬來了梯子。老人搬著梯子時,自己都有點奇怪,不知道自己怎麼搬得動梯子。更奇怪的是,老人把梯子靠在樹上後,居然爬了上去。不僅如此,爬上梯子後,老人又順著枝丫爬了上樹,最後把風箏拿了下來。
站在樹下,老人都有點不相信這是真的。
孩子拿到了風箏,歡天喜地了,孩子不停地說:“謝謝爺爺,謝謝爺爺。”
老人卻說:“爺爺應該謝謝你。”
真的,老人是該謝謝孩子,是孩子讓老人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活力和潛力。
過後,老人不再呆坐在門口了。老人經常在外麵走著,有時候也和孩子放放風箏。
那個寒冷的冬天,不知不覺過去了。
冬天過去是春天,當春風吹拂著大地時,老人也是一臉的春風了。
從老人身上,我們再一次悟出了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不僅如此,我以為一個人更需人活著的信念,一個人連活著的信念都沒有,生命肯定會隨風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