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一看了看陸銘又問道:“敢問天師,不知此子是何來曆?”
張天師笑了笑,並未言語。四人也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這是張天師刻意隱瞞,不願意透漏這可以與那圭峰融為一體之人的來曆和身份。既然張天師不便相告,文太一等人也不再繼續追問。
正所謂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能與圭峰相呼應,也隻能說明此人與大自然親近,並不能證明他在其他方麵也有所造詣。如此交流大會,幾人正好看看這位來曆神秘的年輕人能取得什麼樣的成績。
陸銘不知身後張天師五人的談話,他如今身心舒暢,心靈清澈,感覺這圭峰似乎與自己就像魚入深水,頗感舒適,有一種都不願意離開的感覺。
午間時間頗短,各派弟子都在打坐中度過,陸銘卻在舒適的大自然懷抱中度過。
大會繼續,所有參加比試的弟子都早已寫好了那七處風水之地的答案放置在了桌子上。
李德仁大師來到張天師五人麵前,說道:“張天師,文會長,慧通禪師,周副會長,令狐副會長,評鑒可以開始了。”
五人同時起身,點了點頭向主席台下走去。
評鑒並不需要按照抽簽順序進行,隻需要從廣場一頭依次向後開始即可。
第一位本應該是龍虎山,隻是為了公平起見,五人從後向前開始,這樣最後一位才能輪到龍虎山。
二十八個門派,每個門派又都有十幾名弟子參加比試,張天師、文太一等五人會將這些弟子寫下的答案分析,再將他們的評鑒寫在他們的答案旁。交流大會本就是切磋交流學習的大會,自然所有弟子都需要知道他們的不足,這就體現了天師和四位大師評鑒的重要性。
時間慢慢流逝,陸銘坐在座位上,看著下方張天師和四位大師忙碌著寫下評鑒。要知道這五位要寫的評鑒足有幾百份,也是一件苦差事。所以眾人都安靜的等待著,表示了足夠的尊重。
七處風水之地的答案其實是固定的,風**名不會有二。隻是這些門下弟子所看出的東西就不相同了。要知道這些弟子不僅要寫出自己堪輿出的風**名,還要寫出自己看出的一切,如何判斷而出等等相關內容。所以,才加大了五位大師評鑒的時間。不然,隻需要直接公布七處風**的名稱即可。
當然,重點是五位大師也可以從這些弟子的答案中看出他們對堪輿風水之術的造詣,才可以知曉他們的在風水堪輿之上的綜合能力。
一下午的時間,慢慢的流逝著。終於,五位大師走到了龍虎山弟子的位置。
事實上,這五位最感興趣的還是陸銘的答案。中午就已經存了想看看這位神秘年輕人綜合能力的想法,自然不會錯過評鑒他寫下的七處風**堪輿的答案。
隻是在五人看到陸銘的答案時,都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五人相互看了看,又相互點了點頭,最後竟然沒有在陸銘的答案上寫下任何評鑒的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