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1日。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和第一野戰軍18兵團分別從湘西、廣西、陝西,如離弦之箭直刺國民黨大陸的最後堡壘——大西南地區。
蔣介石處心積慮,命宋希濂集團重點經略湖北巴東至恩施的防線,外強中幹,茫如捕風。解放軍第3、5兵團並4野第47軍一部,采取聲東擊西之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國民黨防守最為薄弱的川黔結合部突襲而進,從北起貴州天柱,南至湖北巴東的500公裏戰線各路出擊,兵進川黔,拉開了大迂回、大包圍殲滅西南國民黨軍,解放西南諸省的戰幕。
“跑不脫脫了跑。張表老不也跑脫了嘛。”鄧錫侯悠然地說,“實不相瞞,我也有朋友,他姓共”;
姓“共”的朋友係劉伯承、鄧小平親自派來。聞聽侄作從南京解放軍二野總部而來,95軍軍長黃隱霍然病已;
童年悲慘身世鑄就鄧錫侯大智大勇一身,不料,蔣介石“一句話釋兵權”,鄧錫侯被削去“四川省主席”一職;
聞聽中共特使而來,鄧錫侯拉著長子親往門前相迎;電台聯絡不上,鄧錫侯心急如焚,中共特使悄然赴重慶。
從來川康一體,唇齒相依。
劉文輝勸潘文華道:“安心靜養身體,前台的事有我和晉康頂著。”
劉甫婆從劉湘棺材旁起身,手拿哭喪棒,朝靈堂的人群劈頭蓋臉打去……
“仲三當家,我支持。”劉文輝親赴成都悼咕劉湘。化敵求友,以長輩身份再勸劉甫婆,潘文華遂成甫係當家人。
“天下已治蜀未治……還望介公斟酌”蔣介石采納陳布雷的懷柔安撫之計。7師長灰電驅王不了了之。
武力解決西康,潘文華虛與委蛇,劉文輝化險為夷。咬牙切齒中,蔣介石莫可奈何。
(一)
1949年11月1日。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和第一野戰軍18兵團分別從湘西、廣西、陝西,如離弦之箭直刺國民黨大陸的最後堡壘——大西南地區。
蔣介石處心積慮,命宋希濂集團重點經略湖北巴東至恩施的防線,外強中幹,茫如捕風。解放軍第3、5兵團並4野第47軍一部,采取聲東擊西之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國民黨防守最為薄弱的川黔結合部突襲而進,從北起貴州天柱,南至湖北巴東的500公裏戰線各路出擊,兵進川黔,拉開了大迂回、大包圍殲滅西南國民黨軍,解放西南諸省的戰幕。
此前,為了迷惑蔣介石,保證對敵實行大迂回大包圍的突然性,準備入川的解放軍繼續做出要從陝西入川的假象,除集結在秦嶺北麓一線的賀龍率領的第一野戰軍18兵團,積極向胡宗南的秦嶺防線施壓外,10月23日,第二野戰軍的指揮機關率第3兵團,由南京抵達鄭州,舉行盛大的群眾集會,歡送大軍西進。新華社也發表劉伯承、鄧小平準備入川的報道。
同時,二野主力第5兵團利用四野部隊向兩廣進攻的掩護,由上饒快速西進,抵達湘西。跟隨二野指揮機關行動的第3兵團,在司令員陳錫聯的率領下,由鄭州秘密南下,集結湘西。
秘密南至武漢的劉伯承,鄧小平喜上眉梢。鄧小平望著老搭檔劉伯承,情不自禁地擊掌大笑說:“伯承呀,毛主席是要這種氣氛,這很好。”
上述行動,有效地隱蔽了進軍西南的意圖,使蔣介石產生了錯覺,作了錯誤部署。胡宗南集團的數十萬大軍部署在川北,而川東方向僅有數萬兵力。這就使人民解放軍進軍西南計劃得以順利實施。
在川湘鄂邊戰場上,國民黨宋希濂集團以為解放軍投入兵力不大,自身陣地不易被突破,遂嚴令第20兵團的2個軍憑借有利地形阻止,將3個軍向龍山、來鳳方向南調,企圖攻擊向永順地區集結的解放軍,解放軍乘機以優勢兵力發起攻擊,一舉突破“川湘鄂邊防線”。宋希濂被迫下令所部全線撤退,並迅速退至川東龔灘,彭水之線,企圖扼守入川咽喉,依托烏江天險組織新防禦,阻止解放軍西進。
為了不使宋希濂集團有計劃有組織撤退和進行有組織的抵抗,二野前委即令各部,按原定計劃,加速猛進。隨後第3兵團及第四野戰軍第47、50、42軍一部及湖北軍區獨立師,跟蹤追擊,向烏江疾進。
14日,搶占烏江東岸要地龔灘,殲敵一部,20日,第3兵團主力分別在龔灘、彭鄉、白馬等地渡過烏江,21日,第47軍在涪陵以南的白濤渡口渡過烏江,殲宋集團大部,國民黨軍第14兵團中將司令官鍾彬被生俘。
人稱“鷹犬將軍”的宋希濂僅率4000餘殘部,奪路狂逃。
在湘黔戰場上,楊勇、蘇振華指揮的第5兵團由邵陽、桃源地區出發,所屬各軍展開激戰,擊潰守軍,占領貴州天柱,乘勝西進。第17軍於7日拂曉在湖南晃縣南北一帶,發起多路攻擊,擊潰國民黨軍。隨後各部展開追擊作戰,經過10天的快速追擊,於11月15日解放貴陽,21日解放遵義。
蔣介石始料未及。國民黨大西南防線被攔腰截斷。
原本為蔣介石寄予厚望的胡宗南集團直接受到北麵和東麵的夾擊,為使胡宗南免遭被殲的厄運,蔣介石急令該部由秦嶺南撤,再調另外的兩個軍布防於成渝線上,加強重慶地區防禦,命令宋希濂收拾殘部拚死扼守烏江:又加調正向川西北進以加強隴南防務的第15兵團逮回師綦江、南川之線設防,策應宋希濂部撤退,遲滯解放軍向重慶的推進速度,令第16兵團等部沿大竹,廣安西移,加強川中防務,顯然,蔣介石正在策劃川境全軍退往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