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東方破曉(3)(1 / 3)

11月29日,解放軍突入市郊,從早至晚炮聲隆隆,蔣氏父子所居山洞、林園一帶地動山搖,房屋顫動。蔣介石開始還強作鎮定,聲宮要堅持到最後關頭。待蔣經國往街上一遛,見已秩序繁亂,忙勸促其父迷離山城。午夜時分,倉皇中蔣介石父子奪路奔句鞏場。沿途人車擁擠,車鳴入喊,根本無法通過,無奈之下,蔣氏父子及隨員在軍臀嚴密護送下,強行開道,方才由第1師官兵送至機場,當夜,宿於機場。

這時白市驛機場周邊,正遭受解放軍猛烈攻擊。機場守軍師長名為趙仁,他親率—個團苦苦死守,雙方拚死爭奪機場,趙仁在前沿為解放軍炮彈擊中,幾乎削去半個身子。蔣介石父子在其苦苦頑抗下,方才爭得登機時間,匆匆登上早已發動的專機,騰空飛往成都。

上了天總算落了地。1949年11月30日上午,——列車隊在沿途荷槍林立的軍臀護衛下,龜貫駛出鳳凰山機場,徑向成都市區的北校場而去。

劉文輝的座車被排在蔣介石專車之後,他今天穿了—二套黑色中山裝,扣得嚴嚴實實。

汽車穿城而過,不多久便到了北校場國民黨中央軍校內。

這時的成都市秩序已顯混亂,袍哥勢力紛起,更有甚老光天化日下公開搶劫,即便是軍人,若單獨攜槍而行,亦有遭槍的危險。外界風傳,川康地方實力派離心離德,有起義歸順共產黨之勢。為了保證蔣氏父子逃來成都的安全,北校場中央軍校校長張耀明絞盡腦汁。

蔣氏父子在成都的大本營設在軍校。裏外三層,嚴密地由軍校“天子門生”們警衛。為此,特地成立了近衛組。

早在前兩天,軍校校長張耀明拿著花名冊,反複挑選出令人放心的學員,特地集合在北校場那座二層小樓的會議廳內。

張耀明按冊落實人員,計約18人,全係軍校各期畢業生。13名少校,4名中校,1名上校(組長)。

近衛組的具體任務是,在黃埔樓即那座二層小樓下周圍花園內遊動觀察。不許任何未經“侍從室”批準或引領的人進入警戒區……

黃埔樓下的一排平房,臨時做了近衛組的辦公宿舍,牆上裝了一個大警鈴,並設有一間餐廳,由近衛組成員與侍從室人員在此共同進餐。

據當年一位學員回憶:此前一天,他們曾作演練。披掛齊全,黃昏起,即開始執勤,接受任務。

蔣介石曆來對自己的安全警衛高度重視。其侍從室的副官、內衛等,多來自浙江寧波,有的直接便是沾親帶故的親戚。他們身手不凡,對蔣氏絕對忠心。這不奇怪,蔣介石靠的是實施軍人政治而駕馭中國。早年,他從上海追隨陳其美在江浙舉事,結識孫中山先生後,因有曾習軍事的背景,被倚為軍界的可靠之人。1924年,陳炯明炮襲總統府,蔣介石由奉化老家奔至廣東永豐艦上,侍護中山先生13天,成為人生的又一轉折點。

以後,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開始奪得軍權。依靠陰險毒辣的政治手腕,排擠粵軍老大許崇智,謀殺了三位粵軍旅長,然後通過“整理黨務案”“中山艦事件。以及“廖仲愷命案”,取得了國民黨內實質上的最高權利。

不過,蔣氏權利的謀取,大多通過近乎卑鄙的江湖手段所獲,多為後人詬病。

1935年6月的一天,在南京舊民黨行政院一次集會上,著名的上海。暗殺大王”王亞樵組織愛國記者孫風鳴刺殺蔣介石,結果陰差陽錯,汪精衛當了替罪羊,蔣氏得以僥幸躲過一劫。而汪精衛從此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客死在日本的醫院裏。

“西安事變”時,蔣介石被捉於華清池,顏麵丟盡。隨後的數年中,王亞樵又策動了七次針對蔣介石的暗殺活動,雖然終以失敗告終,王亞樵本人也為戴笠軍統所刺.但從此卻對蔣氏警衛敲響了警鍾。

有鑒於此,抗戰初期,蔣介石煞費苦心找來一個替身,從體態,神貌、語言都到了亂真地步,甚至連宋美齡有時分辨不出。

1942年,同盟國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來重慶述職,這位同蔣氏打過多次交道的三星中將居然也被蒙騙過去。

有時,陪都重慶躲過日軍空襲後,替身蔣介石走上街道、防空洞同市民相擁慶祝,噓寒問暖。一般人感激涕零,而不知是替身所為。後來,替身去了台灣,據說被蔣氏養老送終。

而張耀明作為國民黨中央軍校校長,每次蔣介石來成都,都會受到特別召見。對於臀衛內幕,他自是清楚不過。這一次,他機關算盡成立的近衛組算投合了蔣介石的心意。

從機場出來不久,蔣介石的車隊便到了北校場。大門口軍樂驟然響起,近衛組列隊黃埔樓前。長長的轎車隊伍逐次停下,蔣介石父子在前,胡宗南、張耀明、鄧錫侯,劉文輝。盛文及國民黨四川省主席王陵基,社會賢達熊克武,尹昌衡等文武大員隨後魚貫而來。蔣介石身著戎裝,雙手戴著雪白的手套,右手舉至帽沿,頻頻致禮示意。那件黑色鬥蓬在風中飄浮而起,將他清瘦的長身板拉得更長。

黑色鬥蓬是意大利法兩斷頭子墨索裏尼相贈,實為一件防彈風衣,蔣介石珍愛有加,出入公眾場合,如著戌裝,必披掛於身。

行至黃埔樓大門口,蔣經國忙閃身至一旁,恭敬地請大家進入大廳,蔣介石在大廳作了簡短講話後即上樓。留下蔣經國與大家握手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