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鬥智鬥勇(5)(1 / 3)

“這麼多人都跟了來。平時,有的人連麵都不露,更不用說參與到起義策劃中來。”鄧錫侯又往屋外望一眼,頗覺不滿。

“管他呢。見老有份,也壯我們的聲勢。”劉文輝擺擺手,似有所悟,“派去請仲三的人回來沒有。”

“還沒有。”鄧錫侯搖搖頭,“不過,仲三答應最遲明天就趕到彭縣來。”

潘文華未到,但蔣介石派來的人卻趕到了。

“我是奉老頭子(蔣介石)之命而來的。”風風火火闖進一個人,來老王纘緒。他一跨進屋,就甩出這句高腔。

“喲!治易兄”劉文輝眉梢一揚,詫異一句,立起戒心。

鄧錫侯怔怔地,似乎沒想到不速之客這時會闖進來。

王纘緒抹把汗淋淋的瞼,不請自坐,“晉公、自公,老頭子專程派我來,他要你們二位回去。說一千,道一萬,千錯萬錯在他,過去同你們的一切皆是誤會。一切好商量,請二位無論如何回成都去,如果不信的話,他可以叫蔣經國來做人質。”

“那又何必!”劉文輝麵若止水,淡淡一句。

“這肯定莫問題。西安蒙難(西安事變,國民黨稱為蒙難)時,老頭子以領袖人格擔保,共產黨周恩來信得過。怎麼樣?不是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嗎,”王纘緒晃著一隻手勸道,一邊從口袋中摸出一封信來。

那是國防部參謀總長顧祝同寫來的。

蔣介石之舉,機關算盡。北平和平解放前夕,為著爭取傅作義“回頭”,他也曾派特使鼎力說項,並願予次子蔣緯國為人質。無奈,傅作義去意已定,斷然回絕了最後的拉攏。

此番,派王纘緒來遊說,又願予蔣經國做人質。同時,顧祝同來信,極盡撫慰拉攏。信中聲言:蔣已決定撤王陵基的職,派劉文輝與鄧錫侯主持川省軍政大計。

劉,鄧二人自然不會往那套子裏鑽,二人覺得蔣氏之舉形同兒戲,不屑一顧。

鄧錫侯將信看罷,見著王纘緒一副“重任於肩、躊躇瞞誌”的樣子,便與劉文輝會意地遞了遞眼色,臉上浮現出似笑非笑的神情。

成都解放時,他趕上末班車,隨波逐流,加入了起義行列。然而,眼看劉文輝、鄧錫侯等被共產黨等奉若上賓,而他被晾在一邊,一無所獲,便又覺心中不平。1953年,他偷渡台灣被公安人員抓獲,鋃鐺入獄。

1958年國慶,王纘緒感懷獄中照顧,自擬一幅對聯:

“日晶,石磊。”

犯人問曰:“這麼多‘日’與‘石’乃何意?”

王纘緒不屑一顧地答複說:“我是在歌頌新中國,歌頌共產黨。上聯說紅太陽普照五湖四海,下聯是九州方圓堅如磐石,你娃娃年輕,看得少,當然不懂囉!”

1959年,現代四川軍閥史上有名的“七雄五霸”之一王纘緒病逝獄中。

劉文輝,鄧錫侯成心想捉弄一下王纘緒。

放下顧祝同的信,劉文輝的目光正與王纘緒期期苦等的雙眼相遇。

“其實,我們離開成都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劉文輝似有滿腹委曲。“作為川人,我們反對蔣委員長在成都平原作戰,以免地方遭殃。隻要委座答應這一點,一切都好說。但是,不能說空活,要過硬,辦法嘛!當然不是免王陵基的省主席一職,前幾天,我們就說過,免不免他無關大局,我和晉公已無所謂。中央早幹啥去了?關鍵是立即免盛文的職,我和晉康保舉你繼任成都衛戍總司令一職,負責維持地方治安。”

就是這個辦法?王纘緒瞪大了眼,怎麼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成都衛總一職一直是他夢寐以求的,沒想到劉,鄧二人會支持自己。

“怎麼樣?治易兄”鄧錫侯詭秘地瞥一眼劉文輝,緊跟著補上一句追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