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張愛玲為什麼這樣紅(後記)(1 / 1)

一口氣為張愛玲寫了六本書,都非常順利地出版了,有的還被港台出版社相中,發行了繁體字版。張愛玲這些年成了熱點話題,不斷有新聞曝出——有時候我也不免暗自驚訝:記憶中張愛玲紅了許多年,為什麼至今依然這樣紅?

一個作家的大紅大紫從來不會無緣無故,她必定在某一點上契合讀者的心理節拍,讀者是盲目的,但讀者更是理性的——我分析過張愛玲走紅的原因,從前片麵地認為她寫得好,這個觀點被我不斷修正,現在我認為她走紅有多方麵的原因:首先是老上海背景——現在人們最為懷念的,是當年五光十色的上海灘,那種華洋雜交的華麗情緣、殖民色彩的古典情結,是全體華人記憶深處最華彩的段落,這一點恰好在上海女人張愛玲身上有最集中的呈現,華人回憶上海灘,必定少不了張愛玲。其次應該是張愛玲特立獨行的個性——比如奇裝炫人、語出驚人,包括拒人於千裏之外,甚至連她在美國的擔保人想見她一麵也很難,在幾十年時間裏他們隻見過兩次麵,時間隻有短短的五分鍾——所有這一切給張愛玲披上一層神秘、詭異的麵紗,誰都想撩開麵紗一睹芳容。第三點應該是她與民國才子胡蘭成的傳奇之戀,這一場愛情像燃放在“孤島”夜空的煙花,雖一閃而逝,卻令萬眾矚目——其實,張愛玲好友蘇青的作品,無論數量還是深度,均不在張愛玲之下,隻因為蘇青沒有傾城之戀的華美包裝,人也好,文也罷,一直不溫不火,在中國文學史上,她是寂寞的失蹤者。

作為一個經典作家,張愛玲的作品自然備受關注,《傾城之戀》、《金鎖記》被譽為“中國文壇最美的收獲”——但是,冷靜下來細看,說張愛玲是二三流作家似乎也沒有太冤枉她,她對自己評價也不高,自稱是“小市民作家”。她的作品很通俗,被稱為“紙上電影”,不斷被一代代導演重拍、一代代女星主演,這也是張愛玲長盛不衰、不斷成為話題的原因之一。最後一點不能不提到,她是名門之後,祖父、曾外祖父分別是清末重臣張佩綸與李鴻章,外公為著名的“黃軍門”黃翼升,就連繼母的父親孫寶琦,亦是民國大總理——四大顯赫家族撐在張愛玲身後,我們才在她命運裏看到一派莽莽蒼蒼——

張愛玲是複雜的、多側麵的,是多棱鏡也是萬花筒。在張愛玲身上,小資看到時尚、少年看到愛情、作家看到文學、學者看到時代、百姓看到傳奇——這些年她紅得像把燃燒的火,眾人添柴,這把大火必定會一直燃燒,繼續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