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人自然是感覺到了情況的不妙,他們立即拔營準備突圍,而他們此時被吸引在葉尼塞河這一代,想要撤回莫斯科還有很遠的路程,路上大片大片的去也都是毫無遮掩的平原,這使得他們不得不麵對中華軍騎兵部隊的威脅。
沙皇在出征的時候帶來了大量的騎兵部隊,也正是這些騎兵部隊在作戰之中的迅捷衝鋒,才幾次三番的成功威脅到了中華軍的防線,以至於俄軍在裝備不占優勢的情況下麵多次衝入中華軍的防線之內,和中華軍打起了白刃戰,白種人天生就比較高大,因此在白刃戰之中占有優勢,這也是張聰在後來不得不接連放棄幾道防線的原因之一。
俄國軍隊一動身,中華軍這邊也立刻跟進,雙方開始了一場追逐大戰,沙皇手中此時還有三萬騎兵,這麼少的人數是很難拿下對方的超過八萬人的騎兵的,而且在自己的後麵,這支騎兵部隊還是養精蓄銳的精銳部隊,遠不是自己這邊鏖戰過多是的疲憊之兵能夠對付的。
俄國人很聰明,一路上小心翼翼的緩慢前進,寧願降低自己的撤退速度,也要保證自己的陣型時刻保持完整,而且三萬騎兵分成三支萬人隊,守護在大軍的周圍,以防止敵軍發動突起,給中間的步兵爭取結陣的時間。
張聰這邊也絲毫不著急,俄國人目前的防守確實是無懈可擊,隻不過他們二十多萬大軍,其中還有大批的傷員,撤退的速度本來就慢的可以,這個時候自己這邊隻需要慢慢的跟上,等到南邊的那支騎兵部隊一到,就能夠將俄國人困死在這裏,根本就不需要對他們發動進攻。
俄國人一路緩慢撤退,五天的時間隻撤退了不到五百裏,距離撤到他們實際控製的地區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而這個時候,中華軍的另外一支部隊也終於是趕到了戰場,俄國人麵臨的局麵越發的艱難了。
沙皇雖然知道這個時候冒險撤退會非常危險,對麵的騎兵部隊數量實在是太多了,沒有理由會放任他們撤退而不管的,但是如果不繼續撤退的話,他的部隊在這裏也隻有等死,眼下軍中的糧草已經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要是不盡快撤回國內,大軍隻怕是要被餓死在路上了。
因此,即便是麵對人數多達十三萬的中華軍的騎兵,俄國軍隊還是選擇繼續後撤,而這個時候張聰沒有絲毫的猶豫,令旗一揮,十幾萬的騎兵部隊呼嘯而過,直衝向俄軍的後隊和左右兩翼。
俄國人早有防備,立即擺下陣型準備防守,而中華軍這邊立刻停止衝擊,撤到安全的距離開始放起槍來,中華軍的騎兵是裝備了特製的馬槍的,這種槍械的射程雖然比不上步兵使用的步槍,但是在麵對守軍的弓弩的時候依舊是占優非常明顯的優勢,俄國人這個時候因為想著要撤退,加上軍中的炮彈早已耗盡,所以他們的火炮早都已經被全部遺棄了,這個時候麵對中華軍的遠程消耗,俄國人顯得一點辦法也沒有,他們隻能被動的防守,舉起一麵一麵厚重的盾牌來防禦中華軍的進攻,不過在這個時候,中華軍的部隊早已經將其全部包圍,將其去路也給徹底的截斷了,俄國人陷入了重圍的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