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眼下中華軍的策略和曼施坦因一樣,那就是保持自己的陣型的完整性,不斷的先後退卻,給日本人一種他們即將攻破對方防線的感覺,隻不過在他們還沒有發現的情況之下,己方的部隊已經對他們造成了重創。
日軍又一次發動了猛烈的進攻,隻不過這一次他們的攻勢持續的時間比上一次還要短,甚至都沒有威脅到中華軍的防線就已經被對方擊退了,日軍漸漸的開始急躁起來,對方明明已經被自己趕到了海邊上,就差最後一步就能夠將他們攆下海,但是為什麼偏偏就是這最後的一步卻怎麼也不能達成!
而這個時候,就在日本人發動最後一次攻勢受挫之後,中華軍終於發動了自己準備已久的反攻,而且還是全線反攻,日本人一下子就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之中似乎是陷入了對方的重重包圍,四麵八方都是對方的部隊,他們本來就不知道對方到底有多少部隊,這個時候還以為是從別的地方登陸的中華軍趕到了這裏來增援了,於是就更加心慌,加上在這之前他們久攻不下,士兵們的銳氣早已被消磨光了,因此這個時候自然是抵擋不住,很快就發生了潰敗,日軍紛紛向東逃竄,他們不讓中華軍登陸的計劃徹底宣告失敗。
而中華軍也沒有選擇追擊,畢竟他們經過海上的航行和之前的戰鬥,自己也有些疲憊,因此暫時的選擇了穩固自己的陣地,而沒有選擇冒險的追擊逃跑的日軍。
於是日軍這才獲得了喘息的機會,等到他們倉皇的逃到了京都附近,這才有機會來收攏敗軍,而長門之戰中日軍的傷亡十分慘重,一共有超過十萬人陣亡或者被俘,此外還有至少五萬人失蹤,此時德川家綱的手中隻剩下不到十五萬的軍隊,而此時日軍銳氣已失,軍心不穩,大家本來都信心滿滿,認為自己這邊擁有超過三十萬的軍隊,怎麼也能夠像先輩那樣將入侵者擊退,誰曾想這一仗一打,自己這邊不僅沒有擊退敵軍,反而是損失慘重,就算是敵軍也損失慘重,但是他們至少已經成功的在本州島登陸了,那接下來他們要向哪裏進軍誰都不知道。
日本人並沒有等太久,很快,中華軍就一路追趕,打到了京都城下了,這裏是天皇的所在地,是日本的的國家象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京都比幕府的所在地江戶更加重要,所以日軍不能退縮隻能再次拚死一戰。
而這一戰的結果更慘,包括德川家綱在內的十餘個大名都死於亂軍之中,就連天皇本人都被俘虜了,因為考慮他是鬆下美惠子的生父,所以中華軍並沒有像對待普通戰俘那樣對待他,不過依然是將他囚禁了起來,日後被流放到了台灣島去了,終生都不能回到日本。
很快,從山東出發的五萬軍隊也抵達了日本,兩支中華軍迅速的從南往北,很快的就占領了日本的本州,接下來就要出兵攻打北海道了,而南邊從琉球群島這邊過來的五萬大軍也順利的拿下了九州島和四國島,日本除了北海道以外,所有的地區已經全部被中華軍占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