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是大順軍中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其他人大多數都是大字不識幾個。
李自成能有今的成就,李岩功不可沒。
可是到了北京城,開始享樂的李自成開始反感起來。加上牛金星經常在耳邊吹風,李自成加倍厭惡。
但局勢危急起來了,李自成有感覺出李岩的重要性來。
“好,李公子的沒錯,就這麼辦!”
他卻沒想到,曆史的走向還是沒有改變,陳圓圓的出現打碎了他們的如意算盤。
此時的吳三桂在山海關是猶豫不決,一方麵黃太吉向他拋出橄欖枝,一方麵李自成頻繁派人來招降。
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聽崇禎到了南京。
吳三桂夾在瞞清與闖賊之間,他深深地明白效忠大明是不可能了,他的退路已斷。
何況自己還有個延遲入京勤王的由頭,崇禎這邊是不能選了。
投降瞞清,不劃算。好歹李自成是漢人,投降瞞清可就成了漢奸了。
不到萬不得已,瞞清是不能選的。
朝廷剿匪剿了幾十年,闖賊勢力反而是越來越大。那麼,如果自己降了李自成,大順軍勢力大增,下就唾手可得了。
主要是黃太吉隻是嘴上許諾,李自成可是送來了四萬兩白銀,吳三桂考慮再三,決定投降李自成。他已經回複大順使者,表示願意投誠。
使者大喜,慌忙回京複命。
南京,梁凡他們終於到了。
六萬大軍,盡歸崇禎之手。崇禎一到南京,迅速穩定住了局勢。
大明自朱棣靖難之後,南京一直保留著一套政治體係。三省六部官員都齊備,隻是平日他們畢竟清閑罷了。
如今皇帝來了,朝廷領導班子迅速運轉起來。
梁凡救駕有功,封為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指揮使。
也就是錦衣衛指揮使,特賜尚方寶劍,有臨機決斷專權。
若非戰事迭起,官職不會派的這麼大方。即便是救駕有功,論資曆梁凡再混十年也未必混到這個位置上去。
可現在不同了,崇禎的禁衛軍是搶來的,死忠是騙來的,梁凡這官職自然派的要大方點。
崇禎來到南京後,還來了一個大明忠臣-史可法。
可法短精悍,麵黑,目爍爍有光。廉信,與下均勞苦。軍行,士不飽不先食,未授衣不先禦,以故得士死力。
然而梁凡知道,史可法他不是嶽飛,頂多算是屈原。
史可法對大明朝忠心耿耿,為大明江山此心日月可鑒,然他對軍事上卻不甚了解。
也就是,史可法空有一腔報國心,上陣殺敵卻非多長。
崇禎對史可法大為褒獎,因為他聽京城被圍,沒收到崇禎下詔而主動入京勤王的。
隻是到了浦口,京城失陷。當時史可法以為崇禎已死,急得數次要撞死在柱子上,幸虧被眾人阻止。
史可法涕淚橫流,麵向北跪地哭拜,聞著無不動容。
僅憑這一點,有哪個臣子做到了?
所以,就連多疑猜忌的崇禎都覺得,史可法忠心可嘉。
曆史走到這裏轉了一個大彎,崇禎沒死,還在南京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