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施耐庵與《水滸傳》(1 / 1)

施耐庵(生卒年不詳)施耐庵(生卒年不詳),原名彥端,字肇端,號子安,別號耐庵,祖籍蘇州,元末明初時期著名的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書中生動地塑造了108位英雄人物的形象,再現了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史實,熱情謳歌了農民起義的正義性,被稱為“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

施耐庵寫《水滸傳》

施耐庵從小就聰明好學,18歲那年就中了秀才,30多歲的時候考中了進士,做了元朝的官員。可是當時元朝的統治十分腐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施耐庵多次向皇帝提出過建議,但都沒有被采納,而且還受到了上司的嫉恨,隻好辭了官。

後來,有個叫張士誠的人率領了一批人起義,反對元朝的統治,他再三邀請施耐庵當自己的參謀,施耐庵答應了。可是到了張士誠的隊伍裏,他並沒有受到重用,所以不久就離開了起義隊伍。從此,施耐庵浪跡江湖,替人醫病解難。到了老年的時候,他在友人的幫助下,在白駒這個地方修建了房屋,在此隱居下來,專心撰寫《水滸傳》。

《水滸傳》是施耐庵以南宋末年宋江36人起義的真人真事為基礎寫成的。當時社會上已經有了《花和尚》、《武行者》、《青麵獸》等話本,施耐庵把這些材料收集起來,作為自己著作的素材。

為了寫好這部著作,施耐庵先請高手畫師把宋江等36人畫了圖像,掛在一間房內,每天都對著畫像揣摩,久而久之,這36個人的音容笑貌開始活靈活現起來,在施耐庵的頭腦中成熟了,於是他就開始動筆寫下了《水滸傳》。

施耐庵的家裏很窮,女兒要出嫁時,實在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做嫁妝,無奈之下,施耐庵就把《水滸傳》的書稿交給了女兒,讓她在生活困難的時候賣給書商付印,好換幾個錢。

女兒出嫁後,果然生活困難,隻好將書稿拿到書坊去賣。書坊的老板一看書稿,心中暗暗驚歎:真是一部奇書!於是說要先讀一讀這些稿子,可暗地裏卻雇人連夜抄寫,等施耐庵的女兒來取時,老板卻說不買了,施女無奈,隻好將原稿拿回去見父親。

施耐庵一聽,覺得其中有鬼。果然,一個月後,書印出來了,改名為《宣和遺事》。施耐庵的女兒知道受騙了,大哭不已。施耐庵卻安慰她說:“孩子,不必難過,在初稿裏我隻寫了36個人,這一回再從頭寫起,我要另外增補72人,讓他們英雄共108人,我要讓這部書的內容更加豐富,到我出書的時候,他騙去的書稿就沒有用處了!”

果然,《水滸傳》一問世,《宣和遺事》就無人再看了。

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

《水滸傳》描寫了108個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3位女性、105位男性,這些人性格突出,作風明快,路見不平,殺富濟貧,以“替天行道”為宗旨,展開了一場氣勢蓬勃的農民起義運動。

小說以高俅的發跡作為故事的開端,意在揭示農民起義的根源。高俅是封建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是無賴出身,與大批的貪官汙吏和地方惡霸狼狽為奸,魚肉百姓,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們不得不奮起反抗。

《水滸傳》中的108個英雄好漢,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語言,通過這些語言,人物的迥異性格被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宋江的謙恭,吳用的足智多謀,林衝的忍讓,李逵的心粗膽大、率直忠誠,魯達的粗中有細、仗義剛正,武鬆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細,孫二娘的潑辣……通過他們的語言,無不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水滸傳》中大故事套小故事,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衝雪夜上梁山、楊誌賣刀、吳用智取生辰綱、武鬆打虎等,情節曲折,高潮迭起,可讀性很強,一直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片斷。

《水滸傳》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經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長篇小說,在我國的文學發展史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時,《水滸傳》裏的故事和人物涉及了許多藝術領域,如曲藝、戲劇、電影、電視、繪畫、雕塑等等,成為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