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又字耳猶,號姑蘇民奴、顧曲散人、墨憨齋主人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戲曲家。他收集整理了我國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總集“三言”。“三言”分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共120篇。
淩濛初(1580~1644),字玄房,別號即空觀主人,浙江烏程(今吳興)人,明朝時期著名的白話小說家,被稱為古代白話短篇之王。他在“三言”的影響下寫了兩部短篇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每部40篇,共80篇。“二拍”是取兩部書名中的“拍”字而得名。
“三言”和“二拍”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白話小說集,也是我國白話短篇小說發展史上的第一座豐碑。馮夢龍年少的時候很有才氣,但是懷才不遇,參加過許多次考試都沒有考中,直到57歲時才考取了貢生,在福建壽寧縣做了一個知縣。
“三言二拍”書影馮夢龍為官廉潔,很注重愛護百姓。他剛到壽寧縣的時候,了解到當地有一個不好的風俗,就是老百姓生了女兒都不肯收養,不是淹死就是拋棄了,很多可憐的女嬰剛剛出世就夭折了。馮夢龍就頒布了一個《禁溺女告示》,規定“今後如果發現生了女孩不養,想把嬰兒淹死或拋棄的,抓到了就重打三十大板,還要帶上枷鎖遊街一個月”。這個告示一下,果然很有效,壽寧縣溺棄女嬰的惡習很快就被遏止了。
馮夢龍在閑暇時間裏很喜歡讀小說和看戲,還特別喜歡聽藝人說書,於是他花費了好幾年的時間,廣泛搜集了宋代、元代、明代以來500多年間的小說、說書藝人的話本等,進行整理,並且還加進了許多個人的思想內容,創作出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共120篇。因為書名中都帶有一個“言”字,所以這幾部白話小說集被稱為“三言”。
“三言”中的一些作品真實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表現了人們對封建統治者的憤恨,還有一些是歌頌純潔的友誼的,但更多的是通過動人的愛情故事,描寫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抨擊封建婚姻製度對青年的迫害,表現了人們對真摯愛情的追求。
荀慧生飾演的杜十娘“三言”的流傳很廣,其中的代表作有《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玉堂春落難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金玉奴怒打薄情郎》、《賣油郎獨占花魁》、《灌園叟晚逢仙女》等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其中最優秀的一篇,也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篇。這篇小說塑造了杜十娘這個光輝的女性形象。她本來是個妓女,社會地位低下,可是她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於是,她選擇了一個名叫李甲的人,想要托付終身,並且憑借自己的機智,逃出了妓院。然而,在她和李甲一起回家的途中,李甲竟然在金錢和利益的引誘下背信棄義,把杜十娘出賣給了一個富商孫富。杜十娘悲憤不已,在痛罵李甲和訓斥了孫富之後,就抱著自己的百寶箱,投河自盡了。杜十娘是一個富有鬥爭精神的女性,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控訴了這個罪惡的社會,維護了自己對愛情的理想。
“三言”出現以後,當時的文壇受到了很大的震動,許多人都開始創作白話小說,其中成就最高的就是淩濛初的“二拍”。“二拍”中不再收錄或改編以前的作品,幾乎完全是淩濛初根據野史筆記、文言小說和社會傳聞創作的,這一點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所以淩濛初被稱為我國“古代白話短篇之王”。“二拍”對傳統的陳腐觀念的衝擊與反抗更為迫切,所表現的市民社會意識也更深,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們追求幸福、反對封建統治的意願。
“三言”、“二拍”在藝術上也有許多新的突破。這些作品對故事的描寫更為細膩,更注重心理刻畫,情節更加曲折動人,其中許多佳作成為中國小說寶庫中的珍品。“三言”、“二拍”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白話小說集,也是我國白話短篇小說發展史上的第一座豐碑。
“三言”、“二拍”的流傳很廣,其中的許多故事都被改編成戲曲、拍成電影和電視作品,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