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X=!01(2 / 3)

那次座談會雷軍跟馬化騰一起參加了。總理表揚說小米變成了大米,雷軍提出要將互聯網上升到國家戰略,幫助傳統行業轉型。這一建議,馬雲以前在總理座談會上提過;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馬化騰和雷軍、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李彥宏,在過去幾年裏,也通過建議和提案呼籲過。

沒想到,今年兩會上就等來了“互聯網+”。

1994年,中國開始接入國際互聯網,中國經濟的格局和產業版圖就此發生了巨大改變。

在被當作國家戰略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前,中國互聯網行業受到政府的最高規格重視是幾個月之前在烏鎮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簡稱“烏鎮峰會”),這是中國目前舉辦的最高規格的互聯網大會,由中國互聯網官方主管部門主辦。

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中國召開烏鎮峰會的一個主要考量就是,要主動爭取互聯網時代的世界話語權。

重視互聯網已經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共識。以美國為例,2015年2月13日,奧巴馬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演講時表示,互聯網世界就像當年蠻荒時代的西部,美國政府應當成為那裏的警長。可見,美國的互聯網戰略已升級到整個全球互聯網空間的管理上。

早在1993年,美國就推出了為期20年規劃的信息高速公路國家戰略,重點是互聯網的普及和網速的提高。2009年5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表示,數字化基礎設施是美國的戰略性國家資產,並出台了網絡空間國家戰略等政策。

“中國的互聯網+戰略有點像美國信息高速公路戰略的升級版。”於揚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在於揚看來,中國已經意識到互聯網是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具備普遍服務業務的特征。但思想在轉變的同時,在管理體製上也要改革。比如,對於互聯網盒子的發展上,相關監管部門可以有更加開放的心態。

按照馬化騰的理解,“互聯網+”應該先建好基礎設施,包括:網絡基礎設施、數據基礎設施和標準接口的基礎設施。

對於網絡基礎設施,主要就是網絡的進一步普及和網速的提高。

跟中國社會的二元結構相似,中國的互聯網也呈現出巨大的城鄉差距。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2013年中國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城鎮網民數量占比達到72.4%,而農村網民僅占27.6%。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李士強建議,國家的“互聯網+”戰略實施後,應盡快實現村村能上網。鄉鎮補貼一點、村裏出一點、電信企業優惠一點,使寬帶網絡連到農家。同時,降低農業信息費的收費標準,鼓勵農戶上網。

而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是政府要對現有的互聯網數據資產進行管理,並開放給社會使用——這些數據目前多半控製在政府和國企手上。比如鐵道部門已經在開放數據給第三方訂票軟件,讓民間力量幫助政府分擔天量訂單帶來的網絡壓力。

這些工作美國同樣剛剛起步不久。今年2月,曾在LinkedIn、eBay、PayPal、Skype等諸多美國互聯網巨頭工作過的互聯網人DJ Patil,通過了奧巴馬的麵試,正式擔任白宮首任數據科學家,為美國製定數據戰略。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王文京也建議國家對數據資產專項立法。他認為,數據已成為繼財務資產、人力資本、知識產權之後的第四種形態的資產。在這方麵亟須專項製定和完善有關數據資產的法律。

而互聯網標準接口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其重要性則在於讓大家的產品研發出來後能互相兼容,相互適配。比如雷軍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目前智能家居國家標準缺失,行業裏產品五花八門,很多相互不兼容、不適配、不互聯互通。

如此看來,“互聯網+”戰略可以理解為,第一,政府看到了大數據等幾個互聯網行業最熱領域的重要性,將其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來看待。第二,政府希望互聯網成為水電煤一樣的基礎設施,成為提升實體經濟生產力的重要工具。第三,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希望互聯網將來能為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服務。